馬總統提出每人每天用水量上限,應該在兩百五十公升的想法,相關單位立即準備研擬提高水費,這樣作法對長期水量落差大的台灣而言,是很好的方向,不過如果能從政府機關做起,相信效果會更好。
政府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各公務機關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如果政府機關能帶頭,民眾才比較會有配合意願,否則,每次都是由高層登高一呼,然後不了了之,恐怕難以期待落實。
例如,政府強調要節能省碳,但除了「世界無車日」時,公務機關、長官象徵性的騎腳踏車,其他時候還是大批車隊,或以自小客代步,民眾會如何想?再者,政府要求民眾自備餐具,但公家機關的推行效果卻不及五成,如何讓民眾效法?此外,每次要求民眾少開冷氣,但公家機關卻是「冷到最高點」,成為負面示範。
姑且不論兩百五十公升用水量的標準是否過於嚴苛,但節省用水的方向正確,希望政府能帶頭做,尤其中央政府能改換省水龍頭、馬桶,並且全面檢視各縣市水管,避免漏水浪費,那麼才可能形成風氣,紓解缺水問題。
李坤隆(高雄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