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餘件巨作 分於北美館廣場、士林官邸 相關童年泰雅族生活 展至明年3/22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不論走路或搭車,經過台北市美術館廣場前,定會眼睛一亮,因廣場上高高聳立著數座繪有圖騰的雕刻作品。台北市立美術館二十五周年館慶,即日起至二○○九年三月二十二日,邀藝術家吳炫三,在北美館廣場和士林官邸公園展出十多年來,平面轉為立體創作的巨大雕塑。
吳炫三特展的作品總計有六十餘件,需用六十個貨櫃運輸。由於其中五十一件是木雕,他總歸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為其系列創作名稱,另外九件包括銅塑等其他創作。八月受邀北京奧運參展,北京展後直接運回台灣展出,除作品「蜈蚣」重六十公斤外,最重的「群」重達十八公噸、最輕的也有二五○公斤。作品高度約八至十六公尺長,最長的作品,將近四層樓高。
吳炫三表示,這批在印尼蘇門答臘製作的巨木作品,創作需要木頭底色是紅色的木,代表生命動力、熱情奔放為主調,再以象徵力量的黑色為規範,用祥和的白色為基底,吳炫三說,喜歡使用的紅、黑、白顏色,都採天然物製成,紅色用磚瓦打碎、黑色是炭、白顏料是海邊的珊瑚研磨成粉,再用德國出產黃水膠融合而成,全是自然色,不像化學顏料,禁不住日曬雨淋。
吳炫三認為東方傳統美學極致,講究陰陽合諧,因此雕刻作中,都是一邊直線,另一邊就採曲線,大量運用自創陰陽符號圖騰,述說原始部落傳說,作品上也大量運用龍紋、雲紋等活潑符號,來重新詮釋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與省思。
吳炫三表示,他以多年採訪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所獲靈感,結合中國傳統象形文字,自創個人陰陽組合的圖騰,同時融合易經「時」、「空」概念表現古老傳說和故事。
吳炫三表示,他所採用的巨木,只有印尼才找得到,並有開採執照,他的作品通常以1做主題,因為木是1為象徵,不但單純更是大自然的雕工,通常他會保存原木外型,他只做內部的木雕,其創作主題,是吳炫三童年和泰雅族生活有關,據草根、粗獷性。吳炫三表示,他創作時幾乎不需草稿,就像孩童創作般,隨心所欲的畫。
六十八歲的吳炫三表示,至今他仍以畫畫為主,他從事藝術創作已四十多年,一向以西畫見長,自一九九五年起,即以多年繪畫根底,透過各類素材突破平面限制,以三度空間的雕塑來呈現其藝術概念。
六十件作品中,多件巨型雕塑品除將於北美館廣場展出外,展覽場也將延伸至中山北路五段的士林官邸。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廣場、士林官邸公園。詳情請洽:(○
二)二五九五七六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