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七龕、三十餘尊造像坐北朝南 1、2、7號龕造像保存較好
【人間社記者蘇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小組,近日深入該縣長梁鄉開展田野調查時,發現一處保存較完好的精美珍貴唐代摩崖造像。這是一九八六年在縣境內第一次發現唐代摩崖造像以來,又一次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蓬安縣文管所所長湯躍明指出,從摩崖造像的藝術風格上看,應是唐代遺物無疑。這和一九八六年發現的造像相比而言,不僅造像眾多、內容豐富、布局嚴謹,而且雕刻極為精細考究,整個摩崖造像大氣磅礡、震撼人心,具有極高藝術和研究價值。此次發現為進一步研究唐代嘉陵江中游地區的佛教文化,及其佛教造像藝術提供詳實寶貴的實物資料。
該處唐代摩崖造像海拔高度三百五十四點五公尺。造像坐北朝南,共有七龕、三十餘尊造像,其中一、二、七號三龕造像保存較好,其餘四龕造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其中,龕一為兩尊立式菩薩像,整個造像畫面布局嚴謹、立體感強、肌體豐滿、形神兼備、美侖美奐,雖歷經上千年風雨侵蝕仍保存完好。
龕二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七尊式造像,佛陀身著天衣,雙手平放腿上,結跏趺坐於仰蓮台上。左側為觀音和大勢至菩薩立像,神態端祥、頭戴寶冠、披巾長裙、兩臂下垂,左小臂向前平伸,右小臂上舉,衣紋及遍體之瓔珞流暢繁麗,面部微殘。觀音像左似為護法天王,各像均有圓形項光。
龕七為一佛、四菩薩、二力士造像,造像莊嚴威武,身上服飾彩繪鮮豔、雕刻自然、工藝精湛,彰顯蓬安先民極度高超的工藝水準和智慧。
由於幾處造像的題記經歷上千年風雨的侵蝕,現已顯得模糊不清,不可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