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肆虐,卻有五個行業異軍突起,其中進修補教是明年火紅的行業之一,因為不少企業裁員、縮編,許多被資遣員工準備加入國考行列,還沒資遣的人也怕飯碗不保,有意進修考照。
補教業水漲船高,其實何止是上班族所致,全台小學生大多在四年級升五年級時,開始戴眼鏡,也與補習密切相關。
據審計部統計,愈是都會區學生視力愈差,台北市高達七成七國中生視力不良,年年穩坐倒數第一;倒數第二是台中市,只比台北市低零點五個百分點;視力最好的是台東線和花蓮縣,但視力不良者也高達五成左右。
這個調查令人遺憾,教改實施以來,原本即將走入夕陽的補教業,卻因經濟衰退,及一綱多本、學生國文程度低落(課本太難,甚至要讀文法,也是原因)等問題起死回生,甚至比以前更火紅,就教育而言,教改難辭其咎。
前總統蔣經國當國防部長時,有一次巡視成功嶺大專生集訓,發現多數是眼鏡族,大為感嘆,而決定進行教育改革。教改醞釀多年開始規畫、實施,不料四眼田雞有增無減,而且以前學生大都上了高中才近視,如今年齡層愈來愈低,可見補習的興盛。
當然,補習不是唯一原因。孩子一升上小五,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拉長,功課和作業量大增,很容易就視力惡化,加上父母習慣讓小孩補習鋼琴、珠算等才藝,全都要近距離用眼力。
此外,人們說科技進步為人類帶來生活方便,但現在多數孩子除了看電視,從小接觸電腦,讀書之餘常打玩線上遊戲,眼睛常時間注視螢幕,不近視才怪,外國對這一代稱為「螢幕世代」,我覺得,科技是帶來方便,但戴眼鏡很多事並不方便。
眼科醫師、學者甚至預言,只要習於從螢幕接收資訊,罹患近視的年齡層一定會愈來愈低;近視發生得愈早,惡化得愈快,如果小五前就近視,平均一年會加深一百度,變成深度近視的機會超過八成。
三、四十年前,眼科醫師就建議,應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看綠色景物,但在「螢幕時代」,這恐怕很難。要想預防近視,唯一方法就是避免用眼過度,可是在現行教改制度下,恐怕是天方夜譚,如何減少「螢幕世代」的「鏡片族」,教育部應徹底檢討教改,科技業也研發有效的護眼工具。
唐新偉(台東市/輔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