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句】Reverse 'Wealth Effect' 反向「財富效應」

黃裕美輯譯 |2008.12.14
1624觀看次
字級

所謂「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是指消費大眾依個人財富,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股市上的改變,來調整支出或開銷(spending)。換言之,財富增加時,支出自然增加;財富縮水時,消費就會減弱(When wealth rises, spending strengthens; when wealth falls, spending weakens.)。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股市和房市價格攀高時,便能激勵美國人多支出,多向銀行借貸,並因而帶動經濟往前衝。1982年,美國個人儲蓄率(personal saving rate)占可支配所得(disposable income)11%;到2006年,個人儲蓄率已貼近零。儲蓄率低每年使消費者支出增加1兆美元。

但現在「財富效應」正在逆轉(the wealth effect is reversing)。隨著股市和房市價格直直落,美國人開始爭相存款,刪減支出。據IHS Global Insight(環球透視)經濟學家高特(Nigel Gault)指出,自2007年9月以來,全美個人財富已經劇減9兆美元。一般估計,每1美元的財富改變,使人改變支出5美分。果真如此,9兆乘以0.05,對消費者支出的衝擊將達4千5百億美元。高特認為這種效應幾年內會出現。

這還可能失之樂觀。理財名家還在到處鼓吹人民「勒緊褲帶」(belt tightening)、能省則省(more thrift)。如果鐘擺往儲蓄的方向擺盪太過,消費者支出將進一步削弱,甚至全垮。汽車銷售量已經重跌。2005年,總共賣了1,700萬輛車,Global Insight預估,2009年將只剩1,220萬輛。這些問題交互作用,消費者支出減少,將壓縮利潤和股市市值,這又腐蝕信心,進一步打壓支出,提高失業率和增加貸款壞帳。卡債可能是金融機構所要面對下一個致命一擊。

金融海嘯狂襲,股市劇烈震盪,根據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耶誕假期,平均每戶人家預期只會花418美元購買禮物,和去年的471美元相比,跌了11%。目前美國失業率仍遠低於二戰後經濟衰退(recessions)時的7.6%,但真正引起美國人恐慌的是景氣低迷(slump)會比平均值嚴重,而政府又無力控制。

這波金融危機的每個重大事件,從受次級房貸風暴拖累、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旗下兩支投資房貸相關證券的避險基金瀕臨破產,到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可能破產,都突然掩至,猝不及防。同樣的,造成這次危機的三大主因也再三被低估:一是房市泡沫化(the burst housing bubble),其次是岌岌可危的金融體制,第三就是反向「財富效應」,尤其最後這個因素最為人忽略。

天文數字的經濟振興方案(a sizable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只能暫時補強消費者支出的流失。但如果正面「財富效應」現在長期被負面或中性財富效應(negative or neutral "wealth effect")取代,可以預見,即使景氣復甦,步調也很緩慢、成效不彰。要有新的需求來源才能撐起快速的成長。也許過去一直以高儲蓄率自豪的亞洲,在中國帶頭下,可以鼓勵支出和消費,如此經濟大蕭條才不致借屍還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