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相當好的運動,但不管是在游泳池、溪流、大海,稍不留神就會發生意外,民眾一定要學會自救的方式。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提供以下數種水中自救方式:
1.仰漂:依身體姿勢,分為垂直漂、大字漂及水平漂等3種基本姿勢。仰漂是要讓臉部的口、鼻露出水面,其餘身體的部分維持在水面下,以取得最大的浮力,同時能夠換氣。仰漂時全身要放輕鬆,換氣時要快吐快吸,胸腔始終保有多量空氣,以維持正浮力,而讓口、鼻露出水面上換氣。
2.踩水:以下肢的動作為主,口鼻露出水面即可,雙手由胸前向兩側作搖櫓划水,雙腳作蛙式、腳踏車式或是剪腿式踩水,手足動作宜緩慢,身體保持平穩略向前傾,以加大浮水面積,同時全身要儘量放鬆,手足之動作要協調一致。
3.水母漂:於水面上深吸氣後,臉向下埋在水中,雙足與雙手自然伸直與水平面略成垂直,呈如水母狀,換氣時,雙手掌輕輕微向下壓水,雙足前後夾水,利用反作用力使口鼻露出水面後快速換氣。
4.韻律呼吸:漂浮水面上時,先深吸一口氣,雙手平伸兩側,雙足伸直,讓身體自然下沉,然後掌心向下,雙手由身體兩邊下壓上浮,同時快速吐氣、吸氣,依此反覆。
5.抽筋自解:抽筋時除會劇烈疼痛外,亦會造成泳者緊張、恐懼,而導致溺水事件。抽筋的預防包括:身體不適或疲勞時不宜入水游泳;水溫過低時不宜下水;下水前一定要作暖身運動;飯前、飯後或劇烈運動後不宜即刻下水;隨時補充水分;不作逞強式的游泳。
6.浮具製作:利用長袖上衣、長褲、大型塑膠袋裝滿空氣,或抓住寶特瓶、球等可飄在水面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