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心血管病與憂鬱症用藥,成為國人主要用藥。健保局九十三年十大藥物排行出爐,指出心臟血管藥物盤據首位,與人口老化、慢性病持續增加相關;抗精神病的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排行第三,反映國人精神壓力大,須持續仰賴藥物;安眠藥一年吃掉八億元。
受到人口老化影響,心臟血管用藥始終高居國內藥物排行第一,而成千上萬種的心血管用藥中,心臟血管藥物「脈優」拔得頭籌,一年就有二十七億元市場。脈優是一種鈣離子阻斷劑,有降血壓與預防心絞痛功效。
中樞神經藥物的用量大,顯示國人精神壓力很大。單是知名安眠藥ZOLPIDEM(史蒂諾斯)一項,就居中樞神經系統藥物中的第一名,國人一年就吃掉八億元。
根據最新藥廠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抗憂鬱藥物的銷售金額,每年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五點七,光是二○○五年抗憂鬱藥物就花費近二十億元,較二○○一年多了五億元。
據主要藥理分類金額統計,第一名是心臟血管藥物,其次是抗感染劑、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未分類治療藥物(新藥、無法分類)、荷爾蒙劑與合成取代藥物、腸胃道藥物、電解質卡路里及水分平衡、抗癌藥物、自主神經系統藥物、造血與凝血製劑。
台北藥師公會主委柯明道表示,最近幾年金菩薩、理斯必妥、首利安、百憂解、克憂果等精神疾病用藥,都擠進國內藥品銷售排行榜前五十名,顯示國人壓力趨大,以致精神疾病患者變多。
他說,傳統精神疾病用藥易產生歪頸、流口水、走路不穩等副作用,新藥副則作用較少,民眾接受度也隨之變高,預估國內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支付金額只會更高。
至於癌症用藥,一年有三十五億元市場,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協會秘書長程馨表示,癌症新藥研發納入健保給付後,用藥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