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無薪假多 薪資負成長、減薪 放假也無力消費 連續放假非福祉 反而影響經濟
明年元旦是周四,立委建議元月二日彈性放假,加上周休二日,民眾就可以有連續四天假期,但人事局表示,時間匆促無法照辦,氣得立委大罵劉內閣「麻痺」,與民眾距離愈來愈遠。
藍綠立委都表示支持元旦彈性放假,認為當前景氣低迷,可呼應馬政府「刺激消費」的政策,讓全民外出旅遊購物;旅遊業者也認為,能帶動旅遊消費,甚至若配合提前發放消費券,肯定效果加倍。
雖然眾人一片叫好,連原本依法令不能調整,及作業不及的人事行政局,都在昨天初步決定調整放假,但筆者對此有不同意見。
立委說,面對國際金融海嘯,國內有不少企業紛紛讓員工休無薪假,政府若彈性放假,並不會影響多數企業。這樣的說法似是而非,因為很多企業讓員工休無薪假,所以這些上班族並不缺休假。
更要考量的是,上班族實質薪資不是沒成長,就是被減薪,甚至被裁員,連買生活必需品都斤斤計較價格,而且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大家都有「現金為王」的想法,即便彈性連放四天假,一般民眾會出門消費嗎?如果消費券已發放,彈性放假才有可能增加消費。
所以,立委要了解,民眾缺的是工作保障,要幫民眾監督政府拿出有效對策,渡過國際金融海嘯、振興經濟,使工作無憂,而不是「彈性放假」。
其次,也有立委表示,現在經濟不振,連續假期對經濟影響不大。實際上,目前很多公司是跨國經營,休假當然會影響與國際經濟的互動及營運績效,怎能說影響不大?
報載人事行政局詢問幾位部會首長,大家都擔憂各單位及民間反應不及,人事行政局答覆立委詢問時表示,所需前置作業時間「要四個月」,讓立委很火大。
調整休假需要這麼久是太離譜,但現在距元旦不到一個月,政府及民間企業的行事曆大都已排定,如政府單位的行政業務、學校課程,或民間跨國企業的出口或進口業務都已安排好,現在才調整假期,的確會「反應不及」,而受到影響。
每次關於調整休假,立委考慮的無非是「民眾福祉」,如今又扣上「刺激消費」大帽子,卻未思及企業經營,思考的欠周詳,況且如果經濟繼續衰退,再多的連續假期,對民眾又有何「福祉」可言?
現在是民意至上的時代,立委等民代為民喉舌理所當然,但凡事看小不看大、見樹不見林,受害的還是廣大民眾,豈能不縝密考量?
孫鎮清(新竹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