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普洱茶 在雲南11地

 |2008.12.02
659觀看次
字級

中國推地理標誌 明定原料、生產與加工地 質疑聲浪出現 恐成利益衝突

【本報綜合報導】假如只有台中的「太陽餅」才算是「太陽餅」,你覺得如何?當然在台灣沒人敢提這種「硬性規定」,但在中國可不一樣囉。本月起,中國境內只有雲南特定地區產出的普洱茶才能叫「普洱茶」,其餘通通不算!此事一出,果然在中國茶界投下空前震撼彈。

中國五月時就表明將推出「普洱茶國家標準」,雲南的企業當然很開心,認為這能提高普洱茶市場水準,也能保護當地特產。但其它地方的茶商可不以為然了,因為「一樣的原料和一樣的工藝,換個地方生產,為啥就沒資格叫『普洱茶』?」

11個州市才能冠名

今年五月,雲南普洱茶被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指定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將「普洱茶」的茶源、產地、原料、工藝與品質特徵等,作出明確統一管理規定。但當中最重要的核心標準在於,只有以雲南地區所種的茶為原料,並在「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工藝製成的產品才能叫「普洱茶」。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普洱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涵括雲南十一個州市所屬的六百三十九個鄉鎮。換句話說,想當「普洱茶」還得「身家正確」才行。

當地企業雙手贊成

這個標準一出,立即在業界引發爭議。作為雲南茶的龍頭企業,大益集團明確表示,把「普洱茶」打上「雲南綠色產品」的烙印當然很好,對推廣和形象提升都有很大助益。因為就目前來說,雲南茶山的綠色生態是許多省份所無法匹敵,該制度推行後,等於「讓普洱茶實至名歸,對整個行業都非常有利。」

在上海代理雲南普洱茶的周先生也認為這是好事一件,因為「未來我們這些代理雲南茶葉品牌的企業在外面做生意就更有靠山了,因為我們的貨才是『正宗』的普洱茶。」

外地茶商憤憤不平

本土企業雙手贊成,但外地茶商卻不這麼看,不少業界人士就存疑,認為此標準一出等於「壟斷普洱茶」,意味著未來只能從雲南進貨。因為原料、生產工藝、加工地點三要素,只要有一個不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就沒有資格叫「普洱茶」。

「我用的原料和雲南的一樣,工藝也相同,為什麼就不能叫普洱茶?」來自福建泉州的林先生這幾天正在昆明談生意,他已在泉州代理販售普洱茶四年,還可以自產自銷一部分普洱茶。「我製作的產品口感其實差不多,不是很專業的人嘗不出來,但也不能因此就認為我生產的是劣質品吧。」林先生有些憤憤不平,因為他這二天才知道標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為普洱茶追根溯源、進行正名,當然是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好事,畢竟如此才能杜絕魚目混珠的劣質品。但問題是,普洱茶能否以工業製作的「標準化」和「產業化」來規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在不讓叫『普洱茶』也沒辦法,但我可以『貼牌生產』。」林先生無奈的說,想讓普洱茶這塊金字招牌健全體質,卻剝奪外地商人的「命名權」,質疑的聲浪自然會出現,最後恐怕也會演變成利益衝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