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臨床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膽固醇值雖然呈現正常,但是C反應蛋白值(CRP)卻偏高,在粥狀動脈硬化的形成過程中,扮演加速血管發炎的角色,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眾或是抽菸、肥胖者都應定期抽血檢查。
美國一項跨越二十六國,長達近五年,收案一萬七千八百零二位受測者的實驗,首度針對膽固醇正常,不過高敏感度的C反應蛋白(CRP)持續過高的五十歲以上男性,及六十歲以上女性心血管疾病服藥情形進行的追蹤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甚至近半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雖然低密度膽固醇值正常,不過C反應蛋白值(CRP)卻偏高,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且CRP值最高的族群比最低的族群,危險性高二到四倍。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謝宜璋表示,這項研究證實,即使血脂標準的人,也可能粥狀動脈硬化,顯示降低CRP值預防粥狀動脈硬化與控制膽固醇一樣重要,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眾。
例如有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抽菸或家族史、肥胖的病人,可能會建議抽血檢查。
除了透過藥物治療,謝宜璋表示,要降低CRP值,與控制膽固醇一樣,運動和戒菸都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