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經院「九十六年基本工資調整後經濟效果評估」日前出爐,研究結果指出,基本工資調整對總體經濟影響甚微小,但對邊際勞工的就業反而不利,包括就業機會減少。
且總計去年調整後到今年三月間,共有五萬八千名邊際勞工(約占邊際勞工二成)退出職場等。
勞委會周四將再度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今年是否調整基本工資。根據該報告結果,顯示基本工資調整對總體經濟影響有限,但對邊際勞工的就業反而不利。在總體經濟方向,報告點出影響甚小,例如基本工資調整五年後,對GDP衝擊才百分之一,其中對GDP正面影響是有助增加民間實質購買力增加,促使民間消費增加,負面衝擊則是反映在國際競爭力下降。不過,如果廠商能正面因應基本工資調整,使勞動生產力提升,則基本工資對國際競爭力負面影響將可隨時間消失。
對基本工資參考公式,報告認為目前服務業占GDP比率已近七成,現行純以工業部門生產力考量參考公式似有高估,日後若制訂公式,應考慮納入服務部門做參考,並將失業率等因素納入考量。
該分報告特別針對邊際勞工(即投保薪資第一級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基本工資調整對邊際勞工影響影響最大,雖然可以改善工作福利,但是工時卻增加,就業機會也會減少。
儘管如此,還是有近八成(百分之七十七點八)受訪者贊成定期調整基本工資,且交叉比對後,愈年輕、資淺之邊際勞工,對調整基本工資要求比重愈高,因此報告認為,調整基本工資可以吸引年輕資淺勞工加入勞動市場,提升勞動參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