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幅走跌,國內油價也連七降,民眾要求國道客運調降票價,但業者卻以輪胎、電瓶等十七項成本都漲價為由,表示沒有調降空間。
筆者認為,油價雖非票價的唯一成本,卻是最重要的因素,當初油價連番飆漲時,業者就是以此作為漲價理由;如今,國際油價從七月初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歷史新高後,滑落到目前不到五十美元,國內汽柴油也大幅回跌,業者沒理由不調降票價。
其次,政府去年三月起實施「公路汽車客運路線費率臨時調整機制」,依據油價決定客運票價的漲跌,以中油每月的柴油價漲跌幅加權平均為基準,若客運業者的合理報酬率達百分之五點七三,就可調降票價,反之,就應自動調漲票價,而且調降具強制性,且不受時間限制。
當時費率機制上路時的柴油價為二十三點五元,換算業者合理報酬率,約等於柴油價漲跌逾兩元時,票價也應跟著漲跌,目前柴油價十七點四元,跌幅逾百分之二十五,業者當然應該調降票價。
油價上漲時,業者馬上就要求調漲票價和政府補貼,如今油價一跌再跌,業者卻悶不吭聲,還以其他原物料未跌為理由,客運公會全國聯合會在上月,甚至向公路總局提出調漲百分之二十的要求,呼籲消基會要關切,交通主管機關應督促業者降價。
傅澤(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