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肥胖不僅重創成人的健康,也帶給青少年威脅。屏東基督教醫院研究發現,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三十的肥胖青少年,肝功能指數異常比率是其他人的四十倍。若這些青少年是男性且為B型肝炎帶原者,異常比率甚至高出逾百倍,若不及早減肥,未來很有可能走上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不歸路。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志成說,研究團隊搜集屏東及台東兩縣三千六百一十名高一學生的健康檢查資料,分析體重與肝功能指數之間的關係,赫然發現BMI值超過二十五,就會引發肝功能指數異常。肝功能指數異常,指血液檢查項目中的ALT或AST檢測值高於四十五;BMI值=體重(公斤)畟身高(公尺)的平方。
陳志成指出,BMI值小於二十的高一學生,肝功能指數異常比率為百分之零點六,BMI值二十至二十五者的異常比率為百分之一點五,BMI值二十五至三十者增至百分之七點二,一旦BMI超過三十,異常比率更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九點八。統計顯示,BMI超過三十的肝功能指數異常比率,是BMI值小於二十五的三十九點一七倍。
他進一步表示,男性及B型肝炎帶原者也是導致肝功能指數異常的危險因子,異常比率分別是女性及非B型肝炎帶原者的二至三倍及六至七倍。以此推算,一旦BMI值超過三十的青少年是男孩子,且為B型肝炎帶原者,肝功能指數異常比率,高出其他人百倍以上,相當嚇人。
陳志成感慨,少子化、單親及隔代教養等因素,讓不少小孩子備受寵愛,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長期吃脂肪含量高的速食,不胖才怪。他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該管管他們的飲食,別讓他們再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