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美國大選,選前民調雖然顯示歐巴馬以不小的差距領先,仍有杞憂之士擔心,最後會出現所謂「民調領先卻落選」的「布萊德雷效應」(Bradley effect)。實則這次大選真正發揮影響力的是「天才老爹效應」(The Huxtable Effect)。「天才老爹」(The Cosby Show)電視影集曾在台灣演過,老一輩觀眾對比爾寇斯比在影集中演的那個強硬酷酷的(tough but cool)老爹克里夫.哈克斯特伯(Cliff Huxtable)應該記憶猶新。
「芝加哥論壇報」記者指出,他到新墨西哥州排隊35分鐘等候投票時發現,幾個20來歲的白人大學生在聊天,他們說,真希望孩提時代能有個像克里夫這樣的老爸,這具體而微地說明什麼叫做「天才老爹效應」,它主要強調電視、電影和書籍等通俗文化對不同族群所塑造的形象十分重要。社會學家很早就指出,兒童在通俗媒體所見,和他們如何看待那些影像所呈現的社會之間關係密切。
理論上,美國每次出現重大的政治運動,大都發生於相關藝術和通俗文化運動之後約20年。以民權運動為例,在這項運動成氣候前約20年,紐約哈林區曾出現文藝復興(Harlem Renaissance)及「咆哮爵士樂運動」(bebop movement in jazz)。至於女權運動則濫觴於早30年的「鉚釘工蘿西」(Rosie the Riveter),也就是二戰期間男人入伍,美國流行文化像電影和音樂頻頻出現600萬女人到工廠替男人工作所出現的「鉚釘女工」運動。
沒有任何公共意識是一夕成形的,而改變社會角色最佳工具莫過於通俗文化的推廣。因此可以合理推論,1984年開始推出的「天才老爹」,尤其劇中飾演老爹的比爾寇斯比代表所有美國人的父親、醫生和丈夫。這個每周深入每個美國家庭的角色,對當時還年幼的美國人的意識產生的無形衝擊不容小覷。 除了「天才老爹」,1986年繼起的歐普拉.溫芙蕾秀( Oprah Winfrey's show ),及80年代崛起並延續至今的黑人偶像藝人像丹佐華盛頓、威斯利史耐普、摩根傅利曼、威爾史密斯、「吹牛老爹」、史派克李等都贏得不少粉絲支持,也成為黑人角色典範(role models)。
經過20年的醞釀,氣候總算成熟了,歐巴馬今天正好坐收政治漁利。可惜美國主流媒體並未注意這股趨勢,或至少未多加著墨,因此才會認為歐巴馬是黑馬,對他平步青雲(ascent)坐上白宮寶座大感意外。部分原因是主流媒體認為,50年代的電視影集「小英雄」(Leave It To Beaver)片中的克萊佛(Ward Cleaver)家,才是美國中產階級白種家庭的模範偶像,忽略了「天才老爹」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