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繁複說明「從假入空觀」、「從空入假觀」的破法遍,是為了引入「中道觀」破除見思惑外,進一步破除無明惑;悟見法性、入實相空,才是破法遍的真實意。又,為分別一病的種種因緣,一句的教義解無量教義,明十方諸佛所說。「中道觀」的破法遍,分:第一、修中道觀的意義,二、修中道觀的緣,三、正修中道觀,四、中道觀的階位與利益。
一、修中道觀的意義
之前,從假入空觀是重視自我行持,從空入假觀是化他的問題說明,此中道觀是綜合自行與利他二行。在四教的修證論中,三藏教的菩薩,偏用世間智慧來觀照世俗現象,故二乘的聲聞、緣覺,偏用以分析的方法,了解世間的假合相而入真諦。
佛陀的二諦實相是具足的,只是不同於聲聞弟子,雖假說有空、假、中三觀,目的是為了遠離有、無的偏執,實際上三觀的內容即是二諦意。
通教的菩薩,偏用體悟法的無常、無我,而進入真諦;菩薩慈悲為度化眾生,而入假合的世間,但惟有佛陀的智慧是遍照一切。同樣,假設有此三觀,實際上是不出二諦的內容真意,不管俗諦、真諦皆是如幻如化,不生不滅,是名中道。鈍根的通教菩薩,只能通達通教境,只有利根的通教菩薩,能與別教的教義相通,行別教的中道義。
別教與圓教,都知道三諦義,二諦非真修。又,別教的二諦觀是方便,作為中道觀用,中道觀前修二諦是必要的。若以二諦來說,中道為真諦、有無為俗諦。觀照此二諦,是名「中道」;能俗諦、真諦應用不偏,是名「雙照」。別教雖有二諦、三諦之名,但其道理是相融攝的。如眼盲的人,必須先除障礙,方能見物。
同理,以慧眼取相入空;次破無知,以法眼見假;進修中道,破一分無明,開一分佛眼,能見一分中道,方是真因。因緣果滿,乃名為「佛」。
圓教初知中道義,一樣要破除見思惑、塵沙惑,但與前面三教有所不同。別教破除見思惑、塵沙惑之後,需要歷三十心(十信、十住、十行)、阿僧祇劫後,才開始破除無明惑。但圓教只此一生,即能破除見思惑、塵沙惑,進入中道位。如:南嶽慧思說:「希望能進入銅輪位(十住),但因領眾太早,只達清淨六根(圓教的內凡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