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美國總統大選,非裔候選人歐巴馬以秋風掃落葉之姿狂掃全美,不僅在民主黨票倉贏得漂亮,並深入敵營,在傳統上共和黨的地盤也大有斬獲,看來這位改寫美國歷史的總統,將是眾望所歸,萬民擁戴,但專家警告有五大迷思不可不防:
第一個迷思:共和黨下野,正好可以休養生息(The Republican Party will benefit from some time out of office.),其實未必。殷鑑不遠,抱持這種想法的共和黨人最好牢記英國保守黨(Tories)的前車之鑑,該黨在1997年被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趕下台(was ejected from power),隨後分崩離析,一蹶不振。
第二個迷思:民主黨掌權後會比較體察民情和負責任(The Democratic Party will become more thoughtful and responsible when in power.)。歷史已經提出反證。共和黨淪為少數十年後,終於在1994年重新奪回眾院,並誓言要改革國會,他們的確曾努力試過,但最後還是放棄了,隨後共和黨主導的國會更是開支浮濫,為選民唾棄。至於目前民主黨主導的國會也不見得好到哪裡。
第三大迷思:府會都由民主黨掌控的完全執政將可提高行政效能(A Congress and White House unde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 party will function more efficiently.)。這點,柯林頓總統是過來人,他可以現身說法,證明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套句陳腔濫調: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power corrupts,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失去制衡力量後,往往誘人做出錯誤的決策。
第四大迷思:歐巴馬既然勝選,由於他「不同」,美國在世界的地位會立刻改善(As Barack Obama wins, our standing in the world will improve immediately, just because he's "different.")。的確,會有一時半刻,舉世會感到震驚和意外(shock and surprise),因為美國人不再是世界上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國家。布希政府垮了,普天同慶。但世人也好,美國選民也罷,他們很快就會發現,美國總統沒他們想像中那麼呼風喚雨,他不可能馬上改變一切,有些事甚至根本不可能改變。歐巴馬總統憑一己力也無力中止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他不可能隻手撐起股市,更不可能獨力力挽經濟頹勢。這還是短痛(short-term disappointment),長遠看來,外國人和美國選民將發現,美國不會放棄全球資本主義(global capitalism)。
第五大迷思:選後終於可以不要再談政治了(After the election, we can finally stop talking about politics.),門兒都沒有。可以想見,歐巴馬從此動見觀瞻,他的新人事布局,尤其是外界關心的話題。他不只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也是第一位後嬰兒潮世代的總統,更是8年來 、也是911後第一位民主黨總統,因此他的國安政策也攸關重要。新總統不是將面臨伊拉克,就是伊朗,或北韓和敘利亞挑釁,就這方面看,挑拜登當副手倒是適才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