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與緣

張若蓁 |2008.11.13
748觀看次
字級

在頒獎典禮中敘述著自己的生命故事,回憶著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哭了,不是傷心,而是感恩,謙卑的感恩;我流淚,不是怨懟,而是幸福,圓滿的幸福。
 
獲得今年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是生命中永難忘懷的奇緣;圓山五天,是心靈中永遠印記的圓。 

今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自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住進圓山飯店,展開五天的密集行程。這五天對我而言,是生命長河中最汪洋恣肆的一段奔騰,波瀾風發著許許多多魂牽夢縈的人物、景觀、風情,更多的是千渦迴瀾的感動,這種感動形成對生命本質的淬鍊,心靈為之清淨昇華,五天變成了自己洗滌靈魂的救贖,重新認識生命的謙卑,這種情懷將綿綿永存。

第一天的行程上午是記者會,下午參觀故宮。在記者會上每位得獎者都要發言,我說得最簡短,表示自己的表現「微不足道」,我說的是真心話,與本屆得獎者相處五天,彼此都成了知己,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讓我深深感動,生命其實就是一場堅持的試煉,堅持是一種神通,只要能堅毅不屈,沒有闖不過的「地獄」。堅持來自意志力,強悍的意志力是一種悲心大願的深度開發,這種自我開發,莊嚴了生命,豐富了內涵,人生才有光與熱。

第二天去了新竹與台中,尤其是到了台中惠明,第五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原民多障音樂神童呂文貴特別帶領惠明小小樂團演奏希望樂章、賴弘毅校長帶領的小天使合唱團唱聖歌。小朋友們看不到,但卻無法阻止他們的心在唱歌,當整個生命天黑地暗的重新磅秤時,他們用歌聲替生命重新尋找了亮光,我在歌聲中熱淚盈眶。

第三天是頒獎典禮,由行政院長劉兆玄頒發,會場由金甌女中擔綱負責,全場得獎人中只有我眼眶發熱、鼻頭發酸,因為我是第三十一屆綜三六班的金甌人,離開母校已經二十七年了,二十七年來我一直以做金甌人為榮、但今日站在台上金甌以我為榮。

站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時,望著台下的校長、老師、學妹們,聽到合唱團與鼓號樂隊,內心忽然激湍了起來,一種深入靈魂的回憶,在心中溫暖的甦醒;一種家人般的情感,在胸臆幸福的洋溢。

想起了當年我可是親眼看著中正紀念堂一磚一瓦起高樓;學校因為沒操場,每天穿著可愛的藍色運動服在中正紀念堂做運動;每天下課我都會跑去看衛兵交接才回家,我喜歡那種崢嶸奇偉的氣勢,喜歡震盪人心的美與力。

好多喜歡的事都慢慢從回憶中跳了出來,喜歡與好朋友去吃信義路上的紅豆冰、九如的粽子、還有外省老伯伯的蝦醬麵;喜歡打字的聲音,甚至連回憶中的導師張學儉都喜歡了起來,張老師教英文,很嚴厲、很少笑,以前並不特別有感情,今日想來卻好想再被老師教一次。

好喜歡民國六十八年到七十年的金甌生活,因為那是我生命中最後無憂無慮的日子。金甌快畢業時,父親發生嚴重車禍,做大姐的我需負起家計與弟妹們的學費,被迫放棄我的升學夢,到工廠擔任女工,憑著自己的努力,一路升到修理員、廠長助理,董事秘書。

五年前被醫生宣判得了惡性乳癌,必須開刀切除,並接受六次化學治療、三十三次放射治療,原本樂觀開朗的個性被癌細胞侵襲,變的悲觀自閉,無法正常說話。

手術之後,藉由電腦E-mail與先生小孩對話,並化名為「盈盈」到網路寫下抗癌日記,意外的引起網友們熱情的支持,竟然在網路上一夕暴紅,有超過一百萬人次來點閱。然而我的體質特殊,非常不適合做化療,每次化療後白血球都從正常人約一萬減少到一千上下,毫無免疫力都得被送進隔離病房,難耐身心傷痛的恐懼與失望,燃起輕生的念頭而寫下自殺日記,一封封留言湧進我的網頁,給我鼓勵打氣,把我救回來了。

網路幫我在與死神的拔河中活了過來,我開始在網路上幫助許多癌友、病友及遭遇各種不幸困境的人,彼此鼓勵打氣,利用網路行善。

我的故事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電視劇榮獲金鐘獎五項大獎入圍肯定,飾演我的李烈小姐得到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皇冠出版社也將我的日記出版《網路情書》,受到讀者熱情支持,躍上金石堂排行榜第七名。今年四月我寫出與癌友雅婷互動的故事〈地圖〉,獲得人間福報文學獎佳作的肯定。此次又獲得周大觀基金會頒發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網路天使」,我會繼續在網路加油,網路是行善公益、散播愛最新的捷徑,誠摯的邀請大家一起走進充滿感恩、溫暖與愛的世界。

這一次在熱愛生命獎章中當選「網路天使」,讓我明白天使所以會飛,因為她們將自己看得很輕。

在頒獎典禮中敘述著自己的生命故事,回憶著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哭了,不是傷心,而是感恩,謙卑的感恩;我流淚,不是怨懟,而是幸福,圓滿的幸福。 

第四天到嘉義縣市,將生命經驗與宏仁女中師生分享,並前往再耕園、聖心教養院等地,其中在聖心教養院為重度殘障院童餵食,讓我極為震撼。我餵食一位雙手雙腳退化的癱瘓婦女,才知道這樣的餵食如此艱難,她每吃一口,我都想落淚;旁邊的唐寶寶晉嘉負責餵食一位自閉兒,弄得手忙腳亂,我幫助他,發覺如果你餵他,他不吃,但你將湯匙放在他嘴邊,他會自己主動吃下去,可見他有自己的想法。這一趟聖心教養院之行,讓我發覺人將慈悲掛在嘴上很容易,但請注意慈悲兩字下面是「心」,要能真正的發心、有心、真心、用心,並不容易。 

聖心教養院是由瑞士籍神父蒲敏道八十九歲時創辦,照顧別人不願意或沒有辦法照顧的重度、極重度身心障礙者,蒲神父在一百歲生日當天,許下成立「重殘養護中心」的心願,以便照顧更多的重度殘障人士,雖然他在翌年以一百零一歲高齡辭世,但他的遺願在台灣卻獲得許多民眾迴響,在各方的努力下,「敏道家園」重殘養護中心即將在年底落成。    

最後一天上午,馬英九總統接見,他肯定得獎人建立的典範,令人感動、得到鼓舞;總統說不論是政府或民間,都不可能把大家照顧得天衣無縫,就要靠這種精神力量,讓大家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絕望中看到希望。

網路讓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我要感謝網友們,這個獎是我們共同的;我也誓言繼續在網路行善。感謝福報副刊,在去年刊出了我生命第一篇登在副刊的文章,也頒給了我第一座文學獎。

圓山五天精神波濤洶湧,心靈壯闊激發,返家後歸於平靜,但是五天的濤聲隱隱,永不停歇,讓我更有信心在生命的長河中一路揚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