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愈來愈多索馬利亞人陷入生存危機時,海盜卻過著奢侈的生活,因而刺激貧民「毅然」投身海盜事業。另外,索國民族分裂、無政府情況與貧困問題、船老闆的心態及國際的處理態度偏差,也促成海盜興盛。
雖然各國政府態度強硬,像法國就拒絕與海盜妥協,也多次出動突擊隊解救人質,但許多被劫船隻的老闆只會表面譴責,再私下談判秘密支付高額贖金,這大大助長海盜囂張氣焰。
國際制衡力量投入,未必集中群力在海盜。雖早有美、英、法、德、義等國組建「聯合特遣隊」巡邏,但特遣隊的主要任務是反恐,其次才是打擊海盜。
「國際法」上也有盲點,因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連「是否屬於海盜行徑」、「海盜在公海上作案權責誰屬」等問題都沒有共識,海盜們能鑽法律漏洞,在公海上「幹完活」就往索馬利亞跑,然後待在那等贖金。假如外國軍艦膽敢追到索馬利亞領海內,就會被當地部族、軍閥或教派貼上「帝國主義」標籤,並群起而攻之。
還好索馬利亞二○○四年成立過渡聯邦政府,又於一年多前打回國內恢復主權,如此聯合國才能在索馬利亞政府同意下進入其領海清剿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