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從空出假,度化眾生,必須知病、知藥、授藥;在授藥方面,已授予下根人、中根人的法藥,今再說明授予上根與上上根人之法藥。
上根的人,善根深厚,求取佛法的歡喜欲望廣泛,五濁惡世的煩惱已斷除,智慧又廣;所以授予無量四諦(1),生起外善,次第斷五住煩惱(2),得入中道。
上上根者,此人樂求佛道的欲望與智慧,是無人可比擬的,故說是上上。為上上根性的人,直說真理實相,不管是善或障礙,皆從無自性空中生、無自性空中滅,進入究竟的中道。
菩薩從假入空觀,尚無一法可得,何況有世間諸法呢?今授予十六道滅,治十六苦集(3),正是菩薩從空入假觀的度化。隨眾生根性授予法藥。如一雲所雨,而諸草木,各得生長一般。
四、說明入假觀階位
從空入假觀的階位,從(一)依教判位,(二)說明利益,(三)總結破法遍等三方面來論述:
(一)依教判位
判別菩薩的階位,分藏教位、通教位、別教位與圓教位。四教菩薩,又分下根、中根、上根,來說明階位的不同。藏教菩薩位,下根者,初修空觀狼,調伏煩惱羊,但未斷煩惱結使;若斷煩惱結使,仍然未具六度功德身之肥,是初阿僧祇劫位。到第二阿僧祇劫,煩惱的脂肪消除,轉為有肥沃之功德身。第三阿僧祇劫,正入假觀階位,利益眾生。此為藏教之下根菩薩位。
註:
1.無量四諦:乃菩薩用以度化無量眾生者。(一)苦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之苦有無量之相。(二)集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之惑業能招集苦果,亦有無量之相。(三)滅諦,即菩薩依方便正修而證入涅槃寂滅之理,有無量之相。(四)道諦,即菩薩所證得之諸波羅蜜有無量之相,此無量道法能自利、利他,救度無量之眾生。
2.五住煩惱:又作五住地煩惱。即見、思、無明之煩惱有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無明住地等五種區別,稱為五住地惑。此五種惑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所住,又能生煩惱,故稱住地。
3.十六道滅:藏、通、別、圓四門,各有四諦,故稱十六道滅及十六苦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