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可慢慢減藥 紓壓、減重與健身也有效 上班族多利用
【本報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長期欠缺運動,身體經常出現一些警訊,可透過健走達到運動目的,不但能保持健康,對紓解壓力與疲勞也有相當大的幫助,且健走有助於慢性病患控制病情。醫師指出,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經年累月固定健走,在合併藥物治療下,不只有助病情控制,甚至可以慢慢減藥。
桃園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表示,現代人常因生活忙碌忽視健康,平均五成以上的成年人體脂肪過高,健走是一項可輕鬆減重與健身的運動,平常不運動的成年人只要健走二到三個月,平均就能減少二到三公斤,民眾可多利用健走來彌補不足的運動量。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近幾年來都靠健走強身,趁著下班時,每天步行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他會先穿過大安森林公園,並儘可能在公園裡多繞幾圈,再前往捷運站搭車。
何一成也常鼓勵病人上、下班時健走,但他也提醒,沿著大馬路走,車來攘往,會吸進更多廢氣,反而有負面效果,所以要記得戴口罩。
何一成表示,健走對糖尿病控制非常有幫助,有患者空腹血糖值原本是一百八十,服藥配合健走,每天走三十到六十分鐘,血糖值已降到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他說,健走可以提高細胞利用糖分的效率,轉換為能量,研究也證明,健走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事實上,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研究資料也發現,有肥胖、高膽固醇跟高血壓的第二型糖尿病高危險群,經年累月健走,可以減少百分之五十八的發病率。
除了糖尿病,健走對血壓的控制也有幫助。他說,病情控制不好的高血壓患者,可以控制得更好,原本就控制得不錯的病患,則可以慢慢減藥。但何一成也提醒,高血壓患者健走時,最好維持中等速度,即每小時走三到四公里,走太快,可能有血壓上升的風險。
「走路過程中,會有一些好的荷爾蒙跑出來,讓我們開心、快樂。」但林頌凱提醒,健走需遵守「三三三法則」,即一次三十分鐘、一周三次、每次心跳達一百三十下,能減少運動傷害。此外要多補充水分及防曬,就能享受健康與美麗。
一天健走要走一萬步,可能無法達成,林頌凱建議,不妨上下樓多走樓梯,開車可以停到離洽公較遠處,來達到健走運動的目的。
醫師提醒,適當的運動不能完全預防或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有任何疾病,還是要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