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凍生命的樂章】拔除貪腐 也是政績

劉學慧/整理 陳宏/作者 |2008.11.03
520觀看次
字級

面對當下某些政客的胡言亂語,攪得是非不明,黑白顛倒,不由得讓我懷念起陳立夫長者的風範。

立公是我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深為欽敬的採訪對象。

他身居要津,接近過權力核心,掌握過國家安危所繫的樞紐。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他做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大官,可是他卻無半點官氣,兩袖清風。他從未因而炫耀,只是以一個平民自居,真的是萬緣放下,鍥而不捨地以弘揚中華文化為職志。

我們的老祖宗有智慧、有毅力,在磨難中所蘊育出的文化,已成為世界人類共同的資產。

究竟什麼是中華文化?

立公說:「無私無我之公,成己成物之誠,立人達人之仁,不偏不倚之中,日新又新之行,知斯五者,則知中華文化之精義矣。」

可見中華文化的道理│於理來說,是公;於己來說,是誠;於人來說,是仁;於事來說,是中;於功來說,是行。綜合了公、誠、仁、中、行、而予以應用,就可稱之為德;見諸於日常生活的適當言行,就稱之為禮。

立公說:治國不能依賴人的因素,必須要借重文化道德的中心思想,才能可大可久。

這段話,真是切中時弊,發人深省。過去的統治者治國,就是缺少文化道德為中心思想的觀念,才落到這個地步。

立公在談到「現代化」的話題時,就舉「易經」為例。根據易經的原理,凡天下相對的事物,一定是共同存在的,所以有大必有小,有多必有少。

這些關係,在易經上是以陰與陽來代表。陰與陽是相互消長的,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因此,變與不變,也是相互存在的。

變是「權」,不變是「經」。「經」不受時空影響,而「權」則有「現代化」與否的差別。

就科學言,科學的目的,是以最少量的物質,發揮最大量的能力,以最短促的時間,控制最廣大的空間;用以造福人群,在日新月異中,期求盡善盡美,那是應該的。但若用於殺人,則違背人道,應予制止。

立公說:凡是合乎全人類長時間的生存需要者,稱之為「善」;「善」必定合乎現時代的需要,所謂「大德敦化」就是「現代化」。

綜上所述,與佛家主張,並無二致。

在台灣的居民,都有颱風肆虐的經驗,於風狂雨驟中,只求減少災害,平安渡過,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事。

當今正遭遇著國際金融風暴來襲,比一場颱風所造成的傷害更為慘重,颱風也不過是幾天,但金融風暴,就可能長達幾個月或幾年。

顯而易見的,就是股市連連下跌,投資人的荷包日日縮水,當然叫苦連天,不過這樣的遭遇,不僅境內如此,遍觀海外各地,莫不是同聲哀嘆。好在景氣的變動,也有周期,也有循環,只要掌握時機,無往不利。

由於自不量力的浪費,或信用過度擴張,有些國家瀕臨破產危機。繼冰島之後,南美的阿根廷,以及中、東歐的幾個國家,都面臨銀行體系崩潰的威脅,亞洲的巴基斯坦身陷破產邊緣,韓國、印尼,甚至澳洲,都有待考驗。

馬政府生不逢時,受地球村的大環境影響,欲振乏力,於是政績平平之論四起,殊不知,把貪腐之弊連根拔起,修補已被毀損的機制,澄清吏治,長治久安,也是一大政績。

(劉學慧/整理      陳宏/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