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一籮筐 難醫足底痛

陳珮潔 |2008.10.26
3223觀看次
字級

走路走久了,腳底板會異常疼痛嗎?>腳心會痛,是因為「扁平足」的關係嗎?其實歸結來說,腳底長期慢性疼痛症狀,大半導源於「足底筋膜炎」,而造成足底筋膜發炎的原因,則包括:過度行走、扁平足、空凹足、足跟肌腱過短等原因。



不少人常抱怨:早上起床,腳底(特別是腳跟)一踏到地板,就有明顯刺痛感,甚至痛到不敢下床走路,醫生提醒:別以為這是尿酸引起的痛風(痛風通常僅出現在大腳趾關節),其實這是足底筋膜炎在作祟。

踩地板就痛 腳底正發炎

弔詭的是,一旦忍痛走個幾分鐘,腳跟疼痛就會逐漸減輕,但行動超過三、四十分鐘後,痛覺又再度產生。疼痛強度因人而異,有時還會併發腫漲灼熱感,於是,這一陣陣腳底刺痛的困擾,不時地、反覆地干擾患者的生活行動,使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台北榮總首任運動醫學科主任,現任骨科部顧問的吳濬哲醫師指出,人的腳共有26塊骨頭(其中趾骨14塊,蹠骨5塊,蹠骨與踝關節間有7塊,形狀大小不一的骨頭),35個關節,100多條韌帶,及無數的神經與血管。趾骨與蹠骨位於腳的前三分之二,後三分之一是7塊大小不一的骨頭(腳跟的跟骨就是其中之一),而足底筋膜就是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筋膜。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盈蒔指出,足底筋膜是腳底足弓最主要的支撐部位,主要功能在吸收人體正常步行著地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也算是「天然避震器」;如果足底不正常受力,就會使足底筋膜連接跟骨的部位,產生發炎腫脹。

發生率日高 患者年輕化

根據美國統計發現,每十個人就會有一人罹患足底筋膜炎,患者各種年齡都有,但多數集中在四十至六十歲,而且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所以四十歲以上中年婦女比例頗高。

至於台灣地區,雖沒有正式統計,不過依據各醫院骨科及復健科門診發現,國內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有增加趨勢,且年齡層也愈來愈年輕化,不少醫院的門診發現,二十歲出頭,就因足底筋膜炎而步履蹣跚者所在多有。

足底筋膜炎患者所描述的疼痛症狀,有九成以上患者會抱怨足跟疼痛,一成表示足部中間或前足部疼痛。早期出現症狀者,若是置之不理,腳底因為疼痛,會改變腳的受力情形,而造成髖關節、膝關節病變,甚至下背痛、脊椎移位。

常奔波站立 屬高危險群

經常需在外奔波的業務員,是罹患足底筋膜炎的高危險群。此外,足底不正常受力,筋膜過度疲勞,使足底脂肪墊變薄,也易致足底筋膜發炎;而經常需要久站、步行、載重者,例如搬重物、體重過重、扁平足,或是常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如高跟鞋等,都是好發族群。

再者,跟骨關節受傷錯位,經常長時間走路或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或逛商店等活動,連續走上幾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

止痛非良方 遍試各療法

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羅文政說,過去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只能靠止痛藥、注射抗生素或是物理治療解決疼痛問題,但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有些患者需長期服藥或注射類固醇,才能正常工作、生活。

書田醫院陳盈蒔醫師也指出,足底筋膜炎其實無法根治。在急性發作時,可靠藥物減緩疼痛,但長期仍需多做足底復健操,包括足底筋膜按摩術、足底筋膜牽拉術和小腿肚牽拉術。

除了藥物治療外,有些醫院會透過震波或雷射方式,改善足底疼痛症狀。台北榮總吳濬哲醫師說,新一代骨骼肌肉震波儀,可改善疼痛症狀,讓患者不再寸步難行。

症狀能緩解 疼痛能改善

骨骼肌肉震波儀的原理,跟碎石的原理相同,主要是破壞痛點組織,活化壞死的組織,刺激軟組織的代謝、循環及修復,增加此處的血液循環,減緩疼痛症狀。一般來說,有七至八成的患者,可獲得改善;且在治療兩年後,仍維持效果,不需再接受其他治療。

另外,雷射光療法也可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北醫羅文政醫師說,雷射光療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雷射光能量的生物刺激特性,將能量傳入體內受傷及發炎組織細胞,提升受傷組織細胞活性,增加區域微小循環、減少局部發炎反應、促進軟組織再生,進一步完成組織修復而解除疼痛。不過,由於該療法一周需進行三次、一次三十分鐘,患者要有耐心,才能達到療效。

復發機率高 別留後遺症

雖然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數來數去一籮筐,但只要腳一著地,多走幾步,舊症有可能再度復發,因此,為解決疼痛問題,不少人會尋求另類療法,搞得身心俱疲,疼痛症狀仍無法改善。甚至長出骨刺後,即使多次開刀取出骨刺,也無法改善疼痛症狀。

吳濬哲醫師提醒民眾,雖然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可大可小,但民眾千萬別掉以輕心,因為它可能引發大病痛,所以有此毛病者,最好到醫院診治,並做好護足措施,以免造成日後足底筋膜鈣化,最後將難以復原,而寸步難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