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常用挑擔來比喻人一生的責任,是啊,如果生命是一條長長的道路,每一個人是那從路頭走到路尾的過客,那麼這一輩子該完成的功課,就是雙肩所挑的擔子了。
儘管個人際遇不同、命運各自發展,這條路走來,況味如何端看個人而定。然而每個人都有他今生的作業要完成,路不可能永遠平坦寬闊,天氣不會常常風和日麗,因此肩上的擔子也必定時而輕鬆,時而沉重的。
年輕時身強力壯、滿懷抱負,再大的困難也不怕,再沉重的負擔也能挑得動,所以寧願惜取少年時,吃苦當作吃補;也不要年老力衰了,因挑不起千斤重擔而徒呼負負。「艱苦頭,快活尾」就是這個道理。
燈心輕鬆,鐵鎚沉重,一開始先撿輕鬆的燈心來挑固然舒適,可是鐵鎚無論如何也得自己挑啊,再說腳力好時,先作輕鬆的工作,失去的磨鍊的機會;等到遇到真正的困難時,可就沒有體力經驗去應付了,為長遠計,還是路頭先挑鐵鎚,等道路尾再挑簡單的燈心吧。這人生還是倒吃甘蔗來得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