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師在「止觀」中強調「世法即是佛法」,是肯定現實世界的合法性。智者大師以佛教倫理的「五戒」與世俗社會的「五常」、「五行」倫理一體化。現說明五經與五戒的一致性(如附圖):

五經相似五戒,《禮》說明撙節,此防飲酒;《樂》能和心,可以防淫;《詩》諷刺,以防殺生;《尚書》明義讓,以防偷盜;《易》測陰陽,以防妄語。如是等世間智慧之法,精通其極,無能逾,無能勝。
從空出假要度眾生的菩薩,想要知道修止的方法,應當另外於通明觀(修身、心、息三者皆通的觀法)中,勤加修習。並發大悲誓願,精進不懈;承諸佛威德加持,豁然開解,於世間法藥,通達無礙。
(二)出世間法藥
出世間的法藥很多,舉凡佛法的內容,都是佛陀教導我們,能去除煩惱得解脫的法門。如《大般若經》說:或說信心為道,或說樂欲,或說不放逸,或說精進,或說身念處,或說正定,或說修無常,或說寂靜處,或說為他人說法,或說持戒,或說親近處,或說修慈悲等。
又在諸經中,有以一法為藥、有以二法為藥、有以三法為藥、有以四法為藥、有以五法為藥、有以六法為藥、有以七法為藥、有以八法為藥.....。如一法為藥,即是「一行三昧」;佛陀說若能於一切法不受,即成羅漢。定慧均等,即是二法為藥。戒定慧三學,即是三法藥。四念處,即是四法藥。五根、五力,即是五法藥。六念、六度,即是六法藥。七覺支、八聖道、九想、十智等,以增數為藥,乃至八萬四千法門,也是如此!
世間諸法,有種種名、種種相,以對治種種病。出假的菩薩,皆必須認識清楚。為眾生故,集眾法藥;以廣利益眾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