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想與外星人通訊的羅曼蒂克,十八世紀就已萌芽,當時出現過一堆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構想,包括砍伐西伯利亞森林,製造火星上也看得見的幾何圖,以及向太空發送摩斯電碼等。到現在,多數科學家公認最有希望的溝通工具,當屬數學語言。當代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更相信,不論各「球」文明差異有多大,想談心,數學不好可做不到。
其實十七世紀初,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就說,數學有可能是解讀外星語言的鑰匙;荷蘭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漢斯‧弗羅登塞爾更以此構想,精心設計一套以數學為基礎的宇宙語「Lincos」,藉不同波長的無線電波來進行交流。
例如,短的無線電波信號代表數字,長的無線電波信號代表加減符號,利用它們之間的組合就能表情達意。他說,外星人剛收到這種信號也許一頭霧水,但相信在聽到煩之後,他們一定會發現原來這些雜訊可是話中有話。
這套宇宙語雖然周詳,但太複雜了,只適合在我們與外星人建立聯繫後進行長期交流的方式。因此,科學家後隨又設計更加簡便明了「圖像語言」,希望讓外星佬一聽就懂。
除數學外,有科學家認為「音樂」可作星際交流共同語言,科學家曾在烏克蘭把電子琴高手演奏的經典作品,發往恒星47Uma。但此舉引發爭議,有科學家就說,外星人若認為這是種刺耳的噪音,搞不好會引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