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 拒絕病菌上身

陳珮潔 |2008.10.19
440觀看次
字級

◎陳珮潔

自九月初開學以來,各縣市衛生局統計轄內各小學及幼稚園、托兒所,疑似腸病毒感染通報及停課家數、人數有上升趨勢,為擔心腸病毒「死灰復燃」,衛生機關日前行文各校及幼托機構加強宣導幼兒勤洗手,避免腸病毒再度蔓延。

以台北縣為例,九月第二周至第四周,才20天的時間,就有16個國小的部分班級、21家幼稚園的部分幼兒、23家托兒所的部分幼兒,被強制停課在家休息,以免傳染情況加劇。

雖然因控制得宜,未出現重症病例,但據了解,接著上場的秋冬輪狀病毒的高峰期,往往出現在每年十一月。換句話說,如果現在大家多加強預防──包括環境消毒及個人勤洗手,並呼籲家長也要勤洗手,便能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孩子。

事實上,為了有效降低醫院內感染,WHO(世界衛生組織)已連續兩年以「洗手」為主題,呼籲各國加強醫院內的洗手──去年呼籲醫生看診前後要勤洗手,今年則針對病患及探病者,提醒大家不論走進醫院或走出醫院,都不要忘了善用醫院提供的消毒酒精或乾洗手液,把手上的細菌徹底消滅。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翁惠瑛,過去在美國擔任小兒科醫師多年。翁惠瑛說,西方醫學早在150年前,就已證實:醫師若在看診前確實洗手(消毒),產婦罹患產褥熱的機率,會從12%降低至1%,顯示洗手與否直接影響病人安全。

據了解,目前各大醫院的加護中心、外科、內科、嬰兒房及皮膚科,院內感染的個案時有所聞。雖然國內各醫療院所,至今仍缺乏具體數據顯示「院內感染」的嚴重性,但由於肇致院內感染的病菌非常多,且其致病性與致死率極高,所以如何減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早已是各醫療院所的共識。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便指出,院內感染最常見的有AB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如MRSA、大腸桿菌以及克雷伯氏桿菌,這些多重抗藥菌,極容易藉由長期住院的病人,透過呼吸插管、導尿管引發各種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嚴重時甚至造成肺炎及敗血性感染,或是開刀的傷口感染,不僅延長了病患住院時間,反覆感染的結果,也不利於病情恢復。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由於大型醫院是重症患者醫療運送的最後線,所以院內感染情況相對於第一線的醫療院所,比例會比較高,儘管台大一直以來皆設有感染管制委員會,會定期監控病菌感染率,嚴格控制在5%以內,但台大每年投入感染控制的教育訓練等相關經費,也達近千萬。

但令人振奮的是,其實只要人人確實「勤洗手」,各種易肇致院內感染的病菌,都可以輕易被消滅。換句話說,牢記「濕、搓、沖、捧、擦」五個洗手的黃金步驟,多用清水及肥皂洗手,或是用乾洗手凝膠、洗手酒精,皆可以達到避免沾染細菌的目的。

因此目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每年1次針對各大醫療院所,進行院內感染比率的查核,並將其列為醫療評鑑的重點項目之一,藉以提醒醫療院所注重洗手宣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