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張彥遠著《歷代名畫記》,書中曾有一段記載,說到梁武帝崇尚修建佛寺,嘗命畫家張僧繇繪製金陵安樂寺的壁畫。張僧繇於是畫出四條活靈活現的白龍,畫成後卻不點眼睛。他總是說如果畫了眼睛,龍就會飛走。
有人以為這話太過荒誕不經,於是強迫他為白龍點上眼睛。就在畫家為龍點眼後不久,突然閃電雷鳴大作,擊破牆壁,兩條白龍乘雲飛上天去。留在壁上的兩白條龍,卻是因為還未點眼,因此留在人間。
文學作品中也常見以畫龍點睛之句,概括全篇題旨的精彩文章。例如《水滸傳》第二十回,寫閻婆惜發現了宋江的招文袋,於是要脅宋江交出梁山泊主腦晁蓋贈送的一百兩金子。宋江解釋他不肯收這金子,當時已經退還了。閻婆惜不相信,說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見錢,如蠅子見血。』他使人送金子與你,你豈有推了轉去的?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偷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你待瞞誰?」
評點家金聖歎於是稱讚這段話語,是披露世態人情的「飛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