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運用文字的拆合來衍繹文意,常有意外的效果。
「拆合文字」類似所謂的「測字」,要把文字拆拆合合並不難,但是要拆得合情入理便不簡單。就像算命仙測字一樣,如何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得全憑功力和經驗了。
據說在清乾隆時候,蘇州有一個測字的,名叫范時行,本領很好。
一天,有個士兵來測字,拈得一「棋」字,要問他的終身運氣。范時行回答:「一般下圍碁的時候,碁子會越圍越多;下象棋的時候,棋子則越來越少。現在你拈的是象棋的『棋』,不是圍碁的『碁』,從木不從石,想必你家裡的人口,像象棋的棋子一樣,一天比一天少吧?」
士兵說「是」,又問:「那我日後的運勢如何?」范時行則說:「我看你是行伍中人,是棋中的卒,卒在本界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如果過河,則縱橫可行。照此看來,你應當遠走他鄉,才能得志!」
《春渚紀聞》也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成都人,名叫謝石潤夫,專以測字斷人禍福。
一天,一個官員隨手寫了一個「也」字,問他日後的官運如何?謝石說:「『也』字加水,則為『池』;加馬則為『馳』。現在,池運則無水,陸運則無馬,所以沒有升官的可能!」
接著謝石又鐵口直斷:「你的親人都不在世了吧?因為『也』字加人為『他』,如今只見『也』,卻不見有人。不但如此,你的家產也都散盡了是吧?因為『也』字加土變成『地』,掩下只有『也』,而不見土,所以你真是人財兩空啊!」
由此得證,學會文字的拆合,不但可用在寫作上添增趣味,就連算命這行飯,都有本事吃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