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新竹縣四十多歲王姓婦人三年前離開職場,回歸家庭後,便經常舌頭脹痛,尤其是丈夫、小孩出門上班、上課後,情況加劇,她曾看耳鼻喉科、神經內科,但服藥無效,改看精神科,醫師診斷她罹患與焦慮有關的身心症,服藥並配合瑜伽等放鬆性治療,情況才改善。
署立竹東醫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說,身心症患者會有不特定部位的疼痛,例如心悸、胸悶、頭暈、拉肚子等,「這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疼痛部位在舌頭的較罕見」。王姓婦人可能個性較壓抑,沒有可以傾吐心事的對象,丈夫和孩子外出後,感覺內心空虛,才使舌頭痛的感覺加劇。
蘇柏文建議,身心症的治療不能光依賴藥物,且長期受用抗焦慮藥物,容易有藥癮,最好搭配非藥物的放鬆性治療,例如瑜伽、氣功、打坐等。
王姓婦人目前服用抗憂鬱藥物外,也上瑜伽課程,讓心情放輕鬆,緩和情緒,舌頭痛情況已有改善,睡眠品質也變好了。
蘇柏文說,現在人同時面臨經濟、家庭等多重壓力,責任重大,如果不懂得舒壓,容易引發身心症狀,尤其面臨考試壓力的考生、家庭工作二頭忙的職業婦女。他建議,應依自己興趣,培養運動、休閒習慣,不要只把生活重心放在工作、家庭和課業上,才能讓身心靈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