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當天的下午,小銘發現自己帶到冬令營的一大包糖果,居然只剩下兩條口香糖,非常生氣,難過地哭了。這時候傳來風聲,說是小晨吃了小銘的糖果,而且小晨還大方地吆喝其他小朋友:「這些都可以吃!」
帶隊的老師去找小晨,問小晨情況是不是如此,小晨緊張地承認了,然後很不好意思地說,實在是很想吃,也根本忘記應該要問過原主人。
老師先讚賞了小晨的誠懇與不逃避,等小晨準備好了,就帶著小晨去找小銘,讓小晨向小銘道歉,並且想出解決方法,希望能賠償自己吃掉、以及鼓舞其他孩子吃掉的糖果。事情暫告一段落後,因為事涉金錢賠償,老師決定跟小晨商量,要將這件事情說明給爸爸媽媽瞭解。
沒想到,小晨突然爆出了眼淚,緊張、哽咽地說:「不要跟媽媽說,不要跟媽媽說,他們會打我。」訝異於這激烈的反應,老師趕緊抱了抱小晨、牽著他的手,陪著他說話。
「爸媽會打你嗎?」老師問。
「對啊,不過都是我做錯事情的時候。」
「爸媽會怎麼打你呢?」
「我有一次被打了四十下,還有被罰不能吃飯……。不過,這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最近都沒有打了。」
「那你還是很擔心嗎?」
「嗯,因為他們已經給我很多機會了。」
「那,如果老師跟媽媽說小晨好誠實、好勇敢,請媽媽不要打小晨,好不好?」
「不可能,他們還是會打我。」小晨幾乎想也不想地回答。
接下來,老師又提了好幾個方式,小晨都一直搖著頭說:「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會被打。」一時間,老師也束手無策了,於是跟小晨說,「沒關係,那我們再多想一天吧。」小晨楞了一會,有點訝異於大人「不強迫立刻有答案」的處理態度。
就在大家準備帶小晨去洗澡,好繼續參加晚上活動的時候,小晨突然說:「我們去打電話吧!我要自己問媽媽要不要打我。」
「好勇敢!」老師當下驚喜萬分,但心裡還是緊張:「如果,爸媽還是打你,怎麼辦呢?」小晨很快地說:「那就被打,沒關係。」
望著小晨,老師心裡滿是感動的說:「小晨,有時候,大人想要打小孩,是出自一種習慣,或是不知道如何把心情變好,他們不太理解,其實不需要打小孩,就能夠好好的教小孩,而且小孩也能勇敢面對錯誤,你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小晨似懂非懂,露出了害羞的笑容。
小晨拉著老師往電話亭走去,老師感覺到小晨正勇敢地跨越那道「害怕自己再被打」的高牆,準備與父母「立約」,立個「我有能力讓我自己更好、讓我自己進步,所以請你不要打我。」的約定,並請求父母———「分享我的生活,但請您———不要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