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朱義成 以佛心、圓滿為創作終極目標

郭書宏 |2013.05.20
3672觀看次
字級
朱義成創作佛像時,十分考究佛菩薩的神韻、姿態、衣飾褶紋等,盡可能保持陶土自然風味的原色調,並融入個人對宗教修行的體悟。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曾榮獲文建會(文化部前身)第四屆民族工藝獎的佛雕藝術家朱義成,自幼生長於高雄佛光山旁,深受佛教文化薰陶,亦開啟他從事廟宇佛像捏塑之路;只有國小學歷的朱義成,為鍛鍊技藝曾參訪台灣各地寺廟,更努力鑽研佛經領悟佛法要意,成為他既深且源源不絕的創作來源。

曾有人以「土氣十足、憨厚誠懇」,來形容外表草根的朱義成,事實上,他從幼年便與「土」緊密相連。

生長於高雄佛光山旁的清寒家庭,排行老么的朱義成七歲喪父,雙眼失明的母親扶養五名子女。小學一畢業,母親問他要去做黑手,還是去學習泥塑佛像?他毅然決然回答:「要做佛像!」就這樣開啟與佛的因緣。

學藝期間,朱義成恭逢其盛參與佛光山開山工程,跟著老師傅們參與製作大雄寶殿內三寶佛,當時他終日在寺裡工作、生活,長期浸潤於讀經梵音與暮鼓晨鐘聲中,感受佛教帶給他心靈的美好,他也靜心揣摩、捏塑佛菩薩的莊嚴法相,「那陣子好像出家了般,天天自然心生法喜。」

為精進雕塑手藝,朱義成先後參學過周鎮樹、鄭瀛洲等名師,退伍後更與設計師謝永清共同完成台中護國清涼寺大悲殿內高二十一尺的觀世音菩薩像,他也因此皈依在當時護國清涼寺住持煮雲法師座下,成為三寶弟子。

盼用交趾陶 重現敦煌石窟

走入華麗色彩的交趾陶創作,則是朱義成人生的轉捩點。一九八五年,他拜國寶級交趾陶大師蘇俊夫為師,學習釉料調配與烘燒技巧,加上他過去在泥塑扎下的根基,開創其風格獨特的交趾陶藝;幾年後,他在龍潭鄉高平村成立「粗坑窯工作室」,專心從事交趾陶創作,並從鄉村生活中尋找藝術靈感,從諸佛菩薩、歷史人物、神獸、吉祥器物與寫實小品,都是他捏造創作的主角。

玩泥創作四十餘年的朱義成,近年來的作品頗具禪意,尤其是佛像創作,更刻畫出豐富的層次。他使用來自金門、苗栗、新竹等地的泥土,依作品需求調和比例,讓佛像保持純樸自然風味的原色調,他也十分考究佛菩薩的神韻、姿態、衣飾褶紋等,臉部表情雖不脫慈眉善目的圓滿外廓,但也融入個人對宗教修行的體悟。

「了解佛的精神,就成為佛的化身。」朱義成表示,他以佛心、圓滿為創作的終極目標,這些年已陸續完成三寶佛、十八羅漢、自在觀音、水月觀音、布袋和尚、武聖關公、媽祖出巡等百餘件宗教系列作品;而一向對佛像情有獨鍾的他,最大的心願是結合交趾陶與高溫陶的技法,重現敦煌石窟彩塑,為自己的陶藝生涯下一個完美註腳。

來自高雄佛光山的朱義成,曾受到佛光緣美術館的邀請,舉辦返鄉個展,但他求好心切,希望再延後幾年,屆時將以回顧展的型態,創作更多「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的禪意交趾陶作品,供養大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