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愛呷一邊 患者有聽沒有懂

 |2019.10.13
2052觀看次
字級
成大開設醫用台語數位課程,配上中文字幕,教醫學系學生如何用台語問診。圖/張錦弘

【本報綜合報導】醫病溝通一直是醫護重要的課題;醫學用語,即使用中文說,都可能難以講得清楚,當病患遇上不懂台語的醫護,往往鬧出不少笑話。曾有醫檢師告知長輩照X光之前會倒數,但醫檢師台語不佳,國台語夾雜,話說成「阿嬤聽到三、二、一就要照(走)唷」,阿嬤不疑有他,聽到指示馬上離開,讓人哭笑不得。

台灣已邁向老年社會,愈來愈多老人到醫院求診,有的只會講台語、聽不懂國語,但年輕醫護人員的台語卻愈來愈菜,有鑑於此,台大、陽明、成大等校醫學系紛紛開設醫用台語課,協助學生增進醫病溝通、精確問診。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邱俊仁說,在醫病之間,因醫師不會台語鬧出太多笑話了,例如,告知服藥時間是「三餐飯後吃」,菜台語醫師就可能讓患者解讀數十種版本。有些年輕醫師不知如何告知「藥物只需吃半顆」,直接說成「藥愛呷一邊」,患者有聽沒有懂,一串藥只吃一部分。

有口音的台語

病人以為是國語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是馬來西亞華僑,從小學福建話,但馬來西亞的福建話有些口音,他升主治醫師第一年後,曾到羅東支援醫療,全程以台語向患者講解泌尿道感染,只見病人一路點頭,但病人離開診間後卻對著護理人員捶心肝,責怪自己真的老了、耳背──醫師講「國語」,他居然一句都聽不懂。

一個年輕護理人員私下表示,他剛進入臨床時,曾鬧過笑話,告知病人當喘不過氣的時候要放輕鬆,但不會講「喘不過氣」的台語,以為是不吸氣,但國台語夾雜講成「不素鬼」,最後變成「哩不素鬼時愛放輕桑」,讓患者覺得莫名其妙。

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說,除了醫護人員,藥師在解說處方箋時,也可能因為菜台語而溝通不良,該院在二十年前開始召募藥劑師時,考題之一就是用台語講解處方箋,若是講不順,後續就會協助開辦課程,提高藥劑師台語能力,讓患者理解。

有些醫學案例

用圖示幫忙解釋

五十八歲的陽明大學醫學系主任凌憬峰,父母都是本省人,台語很流利。他發現近年來醫學生即使出身本省人家庭,仍有很多不會講台語,他這學期的大一導生,就全都不會講台語。以往有學生派到高雄榮總實習,因不會講台語吃盡苦頭;之前系上曾請學生扮演醫生,利用和「標準病人」對話,學習如何問診及醫病溝通,結果標準病人一開口就講了一大串台語,不會講台語的學生只好舉白旗投降。

陽明醫學系因此多年前就在大五學生開始實習後,開設醫用台語課,從台語源頭教起,再教內、外、婦、兒等科常用台語;後來在大一大二的通識也開選修課;成大除了開課,也設計了全套的醫用台語網路課程,學生隨時可上網看。

曾借調北醫的成大醫學系教授黃朝慶表示,講台語要有環境,尤其台北出生的小孩,多數不會講台語,若到台大、北醫、北榮等市區醫院實習,其實完全用台語溝通的機會也不多,若到成大,學台語就快多了。不過,醫用台語要更精準,且最後要轉為英文病例,最常用的,如腎臟是腰子、胰臟是腰尺等,但有些器官即使硬翻成台語也不通用,只能用圖示等其他方式解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