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覺亞大樹報導】「我事業成功的關鍵只有八個字,
那就是『習慣勤快,樂於服務』。」出生江西的澳洲華裔上議員曾筱龍,幼年遭逢戰亂,隨家人逃難香港,落腳貧民窟後,磨練出勤勞的習慣,也在困苦生活中養成服務的性格。
香港難民的身分,讓曾筱龍的父親有著朝不保夕的擔憂,促使身為長子的曾筱龍,決定移居他國拓展新人生。他以優異成績申請到澳洲全額獎學金,赴澳洲留學。
在澳洲留學六年期間,曾筱龍關注到華人雖然在經濟能力上略占優勢,但政治影響力相當低。為爭取華人權益,提高華人地位,他於一九七○年開始以其建築專業,主動擔任義工積極投入澳洲社會服務。
「就從改變華人區整體形象著手吧!」曾筱龍有計畫地義務進行諸多工程改造、整修、設計等,大幅提高澳洲旅遊的豐富性。他勇於任事又不收分毫的作風,不僅贏得華人的讚歎與尊敬,更獲得澳洲政府的肯定。一九八八年,澳洲慶祝建國二百年,他用心規畫的中國花園、唐人街的中國牌樓,成為獻給澳洲的無價之寶。由於他對雪梨城市的規畫、建築設計所付出的努力,及對華人社區的貢獻,獲英國女王頒贈澳洲榮譽勛章。
以建築專業為澳洲社會服務外,曾筱龍更進一步地組織少數民族委員會,向政府爭取保留了各族裔的傳統語言、文化,倡議突顯澳洲多元文化融和的特色。這項政策受到澳洲政府認同,並陸續成立少數民族電視台、電台,使少數民族與主流社會得以接軌;甚至各公立學校有責任為少數族裔開設傳統語言的課程。
透過推動澳洲多元文化的過程,最令曾筱龍引以為傲的是,一九九一年少數民族委員會發動世界各族裔代表,爭取澳洲奧運主辦權,各族裔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向各自的出生國家及政府遊說後,實現了澳洲爭取奧運主辦權的美夢。「這是華裔和所有少數民族合作,共同為澳洲本土社會爭取利益。」他強調,此一事件,對澳洲的多元社會文化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由於曾筱龍對多元文化有傑出貢獻,並擁有對各族裔的號召力,一九九○年澳洲在工黨的邀請下,參與雪梨市長競選,僅以一票之差,做了八年的副市長。
不可思議的是,長年堅持以「以行動力改變世界」的天主教徒曾筱龍,心靈的平靜,卻源自於每天閱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著作。「一個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是動盪的,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讓我的心靈有了依歸。」
「佛教也是多元文化,他包納了基督教、天主教和其他宗教。」曾筱龍認為宗教不需要分別,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對自己能負責,能帶給家庭社會快樂,就是好的宗教。如同西諺所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每個人選擇的方法各自不同,但是只要能達到善美的目標,就是好的宗教。
十八年前,南天寺剛籌建時,曾筱龍因協助法師處理簽證問題,與佛光山結緣。今年,二度參訪佛光山,他驀然發現佛光山無論軟硬體建設都有長足進步。在硬體建設方面,他以建築的專業背景分析時說
:「佛光山的整體建築,如同一個現代化的會議中心,提供人生議題很好的溝通交流功能。」
「最讓我欣喜的是,佛光山瀰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曾筱龍讚賞地說,他參與過許多大型會議,整個工作氛圍都很緊張。但是,這次到佛光山出席世界大會,無論接觸到的、看到的每個工作人員都笑得很開心,感覺很輕鬆自在。
從義工的社服、積極創造各民族文化融和到踏入政壇,曾筱龍數十年的耕耘,不僅為華人社會在澳洲發展奠定良好根基,也對澳洲多元文化政策產生長遠的影響。他的個人傳奇,更將永遠載入澳洲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