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揚州文化

 |2008.10.12
567觀看次
字級

編按:2003年10月,星雲大師應邀出席鑑真東渡日本1250周年紀念活動,有鑑於揚州是鑑真大師東渡的始發地,乃發心捐建「鑑真圖書館」。鑑真圖書館座落揚州大明寺院內,2005年6月5日破土動工,歷時兩年半建設而成。2008年元旦起,於此開設的「揚州講壇」在當地已形成一股聽講風潮,一票難求。
本報特與人間衛視同步刊登當周播出的講學內容,以饗讀者。
 
翁思再:江蘇吳縣人,出生於上海的海關世家,自幼酷愛京劇,上世紀80年代曾被評為上海票界「四大鬚生」。受外祖父、京劇名票謝叔敬的熏陶和啟蒙,並得到蘇少卿先生的指授,為京劇學者和劇作家,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文彙新民報業高級記者;目前是文彙新民報業集團文化發展中心顧問,兼任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上海劇協常務理事等。曾獲中國新聞獎、全國現場短新聞獎、上海新聞獎、全國晚報好新聞獎等。

梅蘭芳(1894-1961)本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一字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祖籍泰州,生於北京,8歲學戲,10歲登臺,演唱咬字清晰,音色良潤,唱腔婉轉嫵媚,流暢甜美,20歲時在上海以22萬票當選為「伶界大王」。自1915年開始對京劇表現當代題材作了大膽探索,對旦角的念白、舞蹈、音樂、化妝、服裝也都作了大膽的改進與創新。1927年首屆京劇名伶評選,被評為四大名旦之首。

地點:揚州鑑真圖書館
主講:翁思再
日期:2008.07.16

揚州 人才薈萃五方雜處

在中國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當中,揚州具有它的獨特的魅力。來到揚州,一個旅遊者一定會想看看揚州的園林、瘦西湖;如果是個學者、文化人,腦海裡浮現的或是揚州學派,想看看二王(王念孫和王引之父子)、揚州八怪的資訊或景點;一個喜歡舞台文化的人到揚州一定想看戲,揚州的揚劇好看得不得了,揚州清曲、揚州彈詞,還有跟徽班一塊進京的揚州亂彈。揚州木偶戲「杖頭木偶」的重要基地在揚州,它和福建的「提線木偶」,是中國兩大木偶戲的體系。

在古中國,揚州地處運河和長江之交,在水運交通上有極大的優勢,加上當時經濟發達,鹽業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經濟產業,而揚州的鹽商又是全國最發達的,作生意的人都集中在揚州,文化人集中到揚州,所以揚州在當時是個人才薈萃的地方,是個五方雜處的地方。所以揚州文明史二千五百年沒有斷過,當地人創造、外地人也來創造,是當地人和外地人共同創造了那個多元的、獨特的文化。

據說在揚州一個人參與鹽業就可養活十口人,另外九口人就可以去搞點文化工作,養成了揚州人對生活的精緻化要求,所以說揚州的休閒文化非常發達,大家都在研究怎麼過得舒服一點,我們常常聽說揚州人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就是揚州的沐浴文化;還有舞台文化,大家都要去聽書、看戲,舞台藝術在此地蔚為大觀。

傳承 孕育出梅蘭芳

在揚州這塊土地上,孕育了今天被認為是京劇代表人物的梅蘭芳。潘光旦的《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講到梅蘭芳的祖父叫梅巧玲,梅巧玲的父親叫梅鴻浩,曾任懷寧知縣;梅蘭芳的曾組母姓曹,是揚州一位官宦人家的孩子;這些是梅蘭芳的家族和揚州具體關係的一個重要書證。

梅蘭芳的藝術原則、原理、藝術結構法、藝術來源,跟揚州文化有哪些關係呢?中國的曲藝和地方戲都是以方言為基礎,但是,有獨特的方言不見得都能創造它獨特的戲曲文化、曲藝文化,需要有人才、有智慧、有文化的基奠,更要能重新結構、打造,這就是一個地域的藝術家文化創造力。

梅蘭芳不見得是一個藝術世家的子弟,但有傳承他就一定能創造一個獨特的流派、獨特的文化來,不僅後天要努力、要練基本功,還要感受不同時代的信息,重新結構創造一個獨特的文化;這也正是揚州文化的精神,它是上有所繼承,橫向有所藉介,然後再縱向的往下發展。

以柔蓄剛 梅派的「反差美」

梅蘭芳表現的是反差美,生活中的梅蘭芳是男性,而在舞台上扮演的是女性,陰陽顛倒,要造成這麼一個反差,還要創造美。這裡就涉及中國的文化是一個寫意的文化,是一個虛擬藝術,京劇以及整個戲曲的藝術形態的本質特點為「寫意型、虛擬性、程式化」九個字;例如一個很出名的戲〈打漁殺家〉,它怎麼表演船行?完全是靠舞蹈來表現虛擬的、寫意的,而且這個舞蹈是有程式的,就是原來學好的一種模式、一種技術,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的腰、腿基本功。

一個西方人看京劇,他所看中的就是寫意美、虛擬美、技術美這種的反差美。為什麼梅蘭芳到外國馬上轟動?因為他是男性演女性啊,這就要看他的基本功了。舉一個例子,梅蘭芳創造過一批歌舞並重的戲,如〈上元夫人〉、〈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等,既看到女性婀娜多姿的美,同時又看到京劇的技術,比如說在〈天女散花〉裡面他就把民間舞蹈的「長綢舞」引到京劇裡面,用手耍長綢是不能落地的,天女在散花一會兒是雲彩在走動,一會兒是風在那兒動,然後表現花從空中飄落,綢子在動他的身體也在轉,把這個綢子畫出一道道圈,他一面在這個圈子裡面不斷的翻舞蹈一面還要唱;在這種節奏下,一個字不落字字清晰、字字飽滿傳達到觀眾的耳朵裡面,這就是梅蘭芳用他的技術來表現以男演女的反差之美。

為什麼非要個男的來演呢?表演要跳、要轉,他的控制力、彈跳力都得靠肌肉,男性的肌肉力量要比女性好一點,唱、演、細心控制都是需要體力、體能,這種反差美也是中國戲曲寫意藝術的特色,可見梅蘭芳的美是人工的美,是靠汗水、靠堅韌不拔的練功練出來的。

再講一個反差美。梅蘭芳創造了五十幾種蘭花指,他手這麼伸出去,你分不出是男女。

梅蘭芳的蘭花指特別好看,你們可以去看看梅蘭芳的照片圖譜。有一個蘇聯很著名的演員看了梅蘭芳表演以後,一定要到後台去,他拉著梅蘭芳的手正面看、反面看,看了半天回頭跟他的隨行人員講,看了梅蘭芳的手我們這些人的手都應該砍掉,自慚形愧。

 此外還有聲音,梅蘭芳要練這種聲音不能用他本嗓子唱,他是用男性來訓練這種女性的聲音,男性透過訓練塑造出來的女性的聲音有什麼特色呢?為什麼男性塑造這種聲音會比女性好,你們不妨去聽一聽梅葆玖,現在七十三歲還健在,到現在為止旦角裡面最美麗的聲音是梅葆玖的聲音,因為女性的聲音雖然具自然女性美,也有很多人唱得很好聽,但在力度上不行,尤其胸膛共鳴差;男旦所表演的女性,歌唱往往更有力度、更渾厚、更整體。梅蘭芳的歌喉在圓潤甜美背後是一種以柔蓄剛的剛勁美,它內在是很剛勁的,這樣的音聲最好聽,它有一定表現力,是非常好的表現力。

梅蘭芳還有創新的美;前輩傳承的老戲到了梅蘭芳的手裡,他都用自己的感悟重新作出一種新意,這就形成了「梅派」。梅蘭芳要給觀眾一點新意,他把崑曲表演的優點學一點過來用在自己的聲腔上,打破了京劇摀著肚子唱的情況;他又創出一批以舞蹈為主的歌舞戲,譬如〈天女散花〉等等。辛亥革命以後,梅蘭芳還排過現代戲、時裝戲,可以說是現代戲的先驅。另外,他到南方看了一點南方的帶佈景的連台本戲,他也嘗試。

梅派 沒特點的特點

梅派京劇裡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一筆沒有來歷的,這種創新是梅蘭芳率先的;沒有喧囂是揚州城獨特的魅力,它並沒有因為現代化了就把傳統的文化丟掉,這和梅蘭芳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向高處取法,保留古典文化,保留傳統文化的根,這是當代文化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們要學習的話,就研究一下和揚州有千絲萬縷連繫的梅蘭芳。

梅蘭芳的藝術是怎麼形成的?我剛才講「向高處取法」,他怎麼向古人取法呢?梅蘭芳的老師很多,他的基本功、他的青衣基礎戲、以青衣為主的唱功戲、他唱的崑腔等等,都有不同的老師。梅派除了自然以外,它有人工,人工裡面它有技術原理,原理裡面就有身段;論口訣,口訣哪兒來?高處取法古人,取法藝術的前輩,於是梅蘭芳的既現代又高古,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那就是雅俗共賞,既讓大眾喜歡,同時又有技術的含金量,保留了前輩最精華的東西。

梅蘭芳精神、美學原則是什麼呢?梅蘭芳最不喜歡「特點」二字,梅蘭芳說:「我沒有特點,梅派的梅就是沒有的沒,我沒有派,梅派等於沒派。」在舞台生活四十年,對於舞台上的藝術一向採取平衡發展的方式,不主張強調某一方面的特點,這是他幾十年來的一貫作風;就像一個人的臉型柔和一定好看。均衡要圓、要規整,不要把某一方面作得過分突出。

有些戲迷以為舞台表演傳承就是模仿四大名旦的特色,但想模仿梅蘭芳並不容易,他沒有特點,就像臉型比較柔和的人五官佈局比較合理,畫漫畫的人是無法下筆的。他有一個理念,就是「我按照我的藝術理想、藝術規律把這個戲演好了,我就完成了,不一定要你現場鼓掌,你手裡不鼓掌心裡鼓掌,很好,你在家叫好現場沒有叫好,在家想我叫好更好」,他不是要你現場的廉價的掌聲,而是要你追求著藝術雋永的美麗。

含蓄之美 歸炫爛於平淡

梅蘭芳有一個原則,當一個內容、一個情緒可以用三個音符解決問題時,絕不用第四個音符,只有簡單的東西,觀眾才容易傳唱。樸素的美、簡練的美是更加容易接近群眾,而這種平易近人並不犧牲他的藝術含金量,他還是向高處取法,裡面有內在的、前人留下經典的因素。

梅蘭芳的這個原則叫「不多給」,我在台上絕對不多給你;含蓄,你要十分我給你七分,給你八分,不炫耀,留有讓人聯想的餘地空間。曲高和寡特別難的東西就難學,相比之下梅蘭芳的好學得多,這是梅蘭芳最容易普及的道理。

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在總結他父親的表演經驗時說,梅蘭芳在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時,其深邃的表現力是和唱腔藝術的高度音樂性分不開的,他的唱,始終不脫離給人以美的享受,唯其美才能夠更深的激動觀眾的心弦,使觀眾產生共鳴。

我們看戲有二個方面,一個是看內容、一個是看形式,內容的流傳可以通過文本、透過出書傳下去,但是舞台藝術最好、最深刻、最富有魅力的表現是它的形式美,只要你的形式美打動人,它能千秋萬世的傳承下去,梅蘭芳就是始終在表達內容的時候不忘記形式美,不忘記形式的一種規整性,他的這種美的邏輯是什麼?形式美的要求是什麼?比如說圓、歸整、對稱就是形式美的一種要求,符合這些規律形式,它一定是美的。

所以梅蘭芳總是不慌不忙的在舞台上表演,那怕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他也留有餘地、不過頭,他不渲洩他營造的美,那是一種歸炫爛於平淡這麼一種美,很平淡中正平和,是一種含蓄之美。

結語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庸之道,梅蘭芳的含蓄美正銜接了這中庸之道,這才是藝術的一條通渠大道。

梅蘭芳有揚州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這不僅是因為他有家世上的連繫,更因為他在藝術事件當中同揚州城市的文化精神相契合;古代的揚州五方雜處、海納百川,有一種文化上的包容精神,比如說名角魏長生被趕出北京,卻被揚州所容納,這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梅蘭芳的藝術再創新也不離古韻,這與揚州城市現在的建築現狀和理念不謀而合;就和梅蘭芳成為中國京劇的代表人物一樣,揚州城能夠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居的城市,也絕不是偶然的。



.「揚州講壇」人間衛視播出時間:每周六、日上午8時播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