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小支氣管炎肆虐 流行期間95%須住院治療 持續惡化呼吸衰竭至死
【本報台北訊】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兒科門診中有不少小病患罹患細小支氣管炎,出現咳嗽喘鳴,有如氣喘發作。調查發現,流行期間就診的嬰幼兒,百分之九十五需要住院治療,其中約五分之一需要轉加護病房照顧,醫師提醒家長小心防患。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達雄表示,近日病人多為兩歲以下嬰幼兒,初期僅輕微咳嗽流鼻水,兩三天內隨即蔓延至末梢細小支氣管,致使呼吸道發炎阻塞,除了咳嗽加劇,也出現呼吸急促及類似氣喘的喘鳴,影響睡眠、食慾變差、焦躁不安及活動力減弱,若持續惡化將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林達雄說,大約一半至三分之二的細小支氣管炎是由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感染所引起,其餘則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亞肺炎病毒等病原體所造成。此外,國內臨床發現,患者容易合併黴漿菌、肺炎球菌、嗜血桿菌、鏈球菌等感染,引起中耳炎、肺炎的合併症。
林達雄表示,細小支氣管炎在治療上,最重要的是幫助病患將呼吸道內濃稠的積痰清除,除投以藥物外,對於較嚴重的病人,還需給予氧氣與水分補充,幫助呼吸並稀釋積痰。
林達雄提醒,感染RSV病毒引起的細小支氣管炎,其病毒的散布長達二十一天,因此即使痊癒仍需追蹤復原情形,尤其在一歲前感染RSV病毒住院的幼兒,會在後續幾年中反覆發生咳嗽喘鳴,於七至八歲及十三至十四歲時轉變為氣喘。若能及早治療與預防,有助於維護呼吸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