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縣大甲一名五十多歲張姓男子,上月因為要植牙,貪便宜選擇價格特別優惠的診所接受治療,不料卻引發植體(人工牙根)感染並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不但臉部腫得連說話吃東西都痛苦不已,經光田醫院大甲院區牙科醫師治療後,才讓「潰不成形」的牙床漸漸修復。
這名張姓台商表示,右下顎後側兩顆牙齒需要植牙,近年來經濟不景氣,人工植牙每顆行情價約六萬元,為節省開銷,選擇價格低廉的診所治療,每顆只要三萬元,殊不知引起感染,「腫的像豬頭」,醫師緊急開刀拿出,研判植體是大陸貨,真的是「便宜沒好貨」。
牙科主任宋開書表示,部份診所使用廉價植體,沒有經過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或台灣衛生署檢驗核准,品質沒保障,容易造成感染,民眾不要貪便宜,賠上自己健康。
他表示,口腔中細菌多達四百多種,引發感染原因多,植體品質不佳外,植牙時沒有妥善殺菌、口腔衛生不佳、抵抗力弱等都可能造成。植體後即發生感染,應立即開刀拿除,如果與骨頭粘合,會造成慢性發炎,最後演變成人工牙根搖動與口腔感染,嚴重時引發頸部感染,可能危及生命。
傳統治療方式,是將植體表面磨平,或以化學藥劑治療,但可能損及旁邊組織,近年來開發出一種「DALL修復術」,「去植體炎全技術」,利用特殊波長的雷射,去除植體表面的污染物,再以低能量雷射照射,以達到促進骨頭生長修復,以這種方式治療,植體發炎治療成功率高達九成。
他建議民眾,每半年要清潔一次牙結石,並檢查牙周囊袋是否有出血、不正常發炎或紅腫的問題,若已有牙周病或輕微牙齒問題的民眾,最好每三個月到半年要回診作檢查,尤其接受人工植牙的病人,本身在維持口腔清潔上要特別注意,才能避免發炎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