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併發症低 大腸直腸癌病患有利選擇
【本報虎尾訊】大腸、直腸癌病患可不必穿腸破肚,且比傳統開刀,除癌的精準度更高、復發率更低,台大虎尾腫瘤中心率先引進腹腔微創手術,從今年八月至今,已有九例成功切除病例,術後併發症及復發率比傳統手術低,比較不痛苦,生活品質較佳。不論早中晚期,只要經醫師評估後都可施用此法,是切除大腸直腸腫瘤的有利選擇。
台大雲林分院腫瘤醫學中心主任梁金銅表示,腹腔鏡的微創手術是治療大腸、直腸癌值得推薦的術式,除能將腫瘤切除乾淨,也讓病患免除手術帶來的肉體及精神創傷。
他說,雖然手術時間較長,但醫師會站在病人立場,選擇對病人最有利的手術方式,符合人性化醫療原則。
梁金銅指出,很多人質疑,光在腹腔打幾個洞,裝入腹腔鏡,不如把整個肚皮掀開手術,更能清楚看出癌細胞範圍,其實,微創手術透過電視幕放大的畫面,讓醫師操作過程,視野範圍更大,更能精準找出癌細胞所在,加以清除。
此方法只依據檢驗的癌細胞範圍打幾個洞,傷口小、出血量少、較快排氣及進食,體能恢復較迅速,手術過程中,病患免疫力受抑制程度較輕微,對治療成果都有正面幫助。
梁金銅說,臨床研究中,以此方法與傳統手術比較,長期追蹤發現,使用腹腔鏡,死亡率和復發率都不比傳統手術差,尤其高齡患者,因傷口癒合能力較差,傳統剖腹手術傷口很大,有時無法縫合,很容易引發併發症,帶來危險。
院長黃世傑指出,台灣每年約有六千人罹腸癌,死亡率位居第三,若家族性罹癌患者多且喜愛肉食、經常性生活不正常者,建議五十歲以上要檢查追縱。
他表示,目前腸癌治療技術比過去精進,二、三期治癒率達約七成,即便末期術後療程,存活從過去約半年增為兩年,因此要多檢查提前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