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地理學定年技術 測得壁畫非一氣呵成 數代後人不停塗改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義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花四年時間,才在西斯廷教堂完成不朽壁畫「創世紀」。不過最新考古研究發現,人類的藝術先驅為精益求精,歐洲許多石器時代壁畫,竟是創作者後人歷經世世代代、耗時兩萬年不停塗改、加工而成。
全歐洲有數百個山洞繪有史前壁畫和雕刻,主題通常描述四萬年前的野牛、羚羊等動物,以及人類放牧、捕獵的場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考古學者阿里斯泰爾‧派克(Alistair Pike)博士說:「藝術讓我們可以窺探創作者的思想,但我們不清楚這些人的具體情況,因為我們無法確定他們創作的時間。」
傳統的碳定年法以顏料中的碳,測出顏料製作年代,而非作品創作的年代。派克博士解釋:「我們今天進入這些山洞,會發現地上還散落著炭,這表示那個時代的藝術家或許是繼續使用過去的顏料來畫畫。如此一來,我們就無法測得壁畫創作的正確年代。」
使用碳定年法,必須從這些珍貴壁畫中刮取樣本,造成部分損壞;至於雕刻作品,當中根本不存在含碳的有機顏料,更無法確定創作年代。不過新的「鈾系定年法」(uranium series dating)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這個方式原本是地理學者用來為鐘乳石、石筍定年,現在借來使用在史前壁畫上,學者可以得到較正確的結果。
科學家以鈾系定年法,測定在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中一系列著名史前壁畫年代,這些作品被譽為「史前時期的西斯廷教堂」,學者原本認定其創作於距今一萬四千年左右。但派克博士發現,其中一些作品的年代,可上溯至距今二萬五千年至三萬五千年之間。「我們發現大多數洞穴中的壁畫並非一氣呵成,而是跨越兩萬年的歷史。」這與發掘這些洞穴的考古學家觀點截然不同,他們認為這些作品是在同一時期完成的。「也許,壁畫的創作者並不住在山洞裡,他們可能住在別的山洞。」代表這些壁畫有特殊意義。
西班牙坎塔布里亞大學史前洞穴藝術專家阿里亞斯教授表示,十年前,學者只能從壁畫風格去推測創作的年代,但布里斯托大學開發的新技術可以精確定年,學界希望這項技術有助他們了解現代人類四萬年前登陸歐洲時,早期文化發展演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