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納學童談志願 清大研究生汗顏

 |2008.09.29
656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十三歲的迦納孩子,對清華大學義工娓娓述說迦納國旗的涵義,以及自己的志願,然後反問清大人說,「你將來想做什麼?」剎時讓這群研究生汗顏。

這個暑假,十名清大國際義工,首度踏上西非迦納土地,做為期五周的服務,成員之一的清大生醫工程所碩士生莊睿郁表示,迦納人對國家認同感很深,孩子對未來都滿懷希望。

台灣這些年因政治紛亂,意識形態作祟,讓青年對國家認同產生疑慮,「我們連自己國旗怎麼講都辭窮。」工業工程管理所的葉劉子儀說,怎不汗顏?

清大是第一個到西非迦納服務的團體,七月二十七日到九月二日工作,協助建置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網絡,弭平數位落差,並拍攝記錄片,透過影片、照片及文字報導。

行前為了籌經費,莊睿郁兼了四個家教,葉劉子儀兼三個,團員每天都想點子賺錢;後來在竹科多家企業贊助下,終於成行。

清大迦納團與國際oneVillage基金會合作,為迦納建置資訊與通訊平台,讓偏遠城鄉與國際接軌,另外,也探訪雨林,提醒大眾關注地球暖化問題。

儘管包括蘇柏榮、方宜群、吳其峰三個男生,在迦納都感染瘧疾,「發高燒,又吐到不行。」蘇柏榮說,滿累的,但結交不少好朋友。

迦納團團長材料所林彥甫表示,在迦納為一群十二至十六歲的學生上電腦課,介紹電腦與網路,從最簡單的滑鼠運用、電腦架構到上網,「現在有五至六人每天會與我們聯繫。」

儘管物質條件不佳,迦納人對國家認同強烈,每個人能清楚介紹迦納國旗,他們反問清華志義工「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country?」時,「我們都傻眼」科管所張瑞珊說。

被一位十四歲的國中男孩問這樣的問題,她心想「有幾個台灣人能回答?」台灣人為自己的「國家」能做什麼?迦納人對自己國家的「自信」與歷史的了解,都讓張瑞珊震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