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中秋佳節,除了團圓,濃濃的秋意充滿了懷舊的氣息,深深吸口氣,您聞到了嗎?
「ALWAYS 再續幸福的三丁目」(Always: Sunset on Third Street2)和「母親」(Our Mother)兩部日片,帶著我們及老一輩曾受日本教育的影迷們,一起墜入記憶的漩渦中。
還記得去年此時「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第一集最後,夕陽町三丁目居民望著興建中的戰後精神象徵—東京鐵塔,帶著微笑、帶著希望、迎向另一個明天…;續集「Always再續幸福的三丁目」是以第一集4個月後昭和34年的春天開始,當時東京取得奧運會的主辦權,奧運的開幕決定日本朝向經濟高速成長的年代;這種氛圍我們可從近日風光結束的京奧中深深體會!
比卡通人物更漫畫的失意作家「茶」川龍之介(飾演他的吉岡秀隆在上集因表現出色、得了該年度日本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這集中為了努力達成和浩美、淳之介三人一起幸福生活的夢想,再一次不捨晝夜地閉門寫作向「芥川賞」挑戰。我們藉此研究一下、戲中讓日本大街小巷全民瘋狂的「芥川文學獎」,究竟怎麼一回事?媒體上常出現、甚至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就來自芥川龍之介23歲時發表的作品。
芥川(1892~1927年)如同其他幾位日本知名作家川端康成和切腹的三島由紀夫,在35歲時吞下過量的安眠藥自殺;他自幼體弱多病,生母在他8個月大時發狂,舅父芥川家收為養子;芥川家是延續十幾代的武士家族,文學、演藝、美術等均是士族子弟必修科目,芥川嗜讀書,日本、歐美、中國三大類均涉獵,1916年以〈鼻子〉獲夏目漱石讚賞,正式踏入文壇;龍之介作品形式以短篇小說為主,其他有詩、和歌、俳句、隨筆、散文、遊記、論文…等。日本高中教科書《國語綜合》,以2007年為例,二十六種版本全部收錄〈羅生門〉。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芥川賞幾乎是日本國民的常識用語。2006年「國際芥川龍之介學會」成立,在韓國仁川大學、中國寧波以及今年8月27、28日在台灣的興國管理學院舉行一年一度的國際年會,明年第4屆則預訂於羅馬,結合世界各國的芥川研究者從跨文化、跨學科的角度「多層」深入探究芥川文學。
知道「芥川龍之介」及「芥川賞」的重要,再看電影中、茶川力拼芥川獎、四周的鄰居好友如何協助、又如何同喜同悲的主軸,甚至得獎與否變成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唯一出口,對觀眾就更有說服的力道!那本人手一冊「純青」書刊,是本片最重要的小道具,如同第一集的空戒指盒和鋼筆,帶來動人的亮點;電影編劇無形中也再次向國際推介了日本最重要的全民文學運動「芥川賞」—日本社會惋惜一個天才的早逝,於1935年設置直至今的「芥川純文學獎」。
同樣是美麗的秋日黃昏,絢爛溫暖的彩霞這次鋪陳在東京復古的石拱橋上,第一集東京鐵塔下的鈴木汽車一家三口也換成茶川、浩美、淳之介三個「陌生人」所組的新家庭,自在溫馨的背影線條和色彩,讓電影鏡頭寫下文學味十足的終章,芥川看了或會改寫說過的那句:「人生不如一行的波特萊爾。」
「母親」(Our Mother)衝著兩個老人家一定要看:一位是執導武士三部曲「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與「武士的一分」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導演山田洋次;一位是多年未出山、年過六旬、永遠的吉永小百合!父執輩沒有不認識這位日本最佳女性代言人,就像不看國片的人,也知道國寶級演員林青霞。
電影改編野上照代的回憶錄「給父親的鎮魂歌」,整齣戲的布景搭在東京都埼玉縣川口市的SKIP CITY(早稻田大學川口藝術學校,2003年創立的琦玉縣川口市影音媒體中心 Skip City),描繪昭和15年(1940年)充滿戰爭恐懼與不安的社會堅守信念原則的精神。除了吉永小百合,歌舞伎的重量級人物—阪東三津五郎、東方的強尼戴普—淺野忠信…等都衝著「二老」共同演出。
故事慢慢的說,是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日片標準表達形式,無論對戰火家園中堅韌女性的素描、戰爭對小老百姓春去秋來的影響、或是本著良心描述「政治犯」、「思想犯」的欲加之罪…在在反映那個黑暗的時代、日人「愚昧愚忠的窄化思想」加上「愚蠢又殘忍的侵略行為」,不只對外、包括對日人自己都是大傷的深刻反省!可惜,吉永小百合實在太太太老了,與淺野忠信演有情的一對,實在太太太不搭了;她若演劇中自己爸爸的老婆(繼母),會比較像是一對,至少像是同一代的人;問題不是出在年華已逝面容老去、而是因為「德高望重的尊敬」。
中秋佳節,除了團圓,這兩部戰前戰後的日本電影,讓濃濃的秋意、充滿了懷舊的氣息!
ALWAYS再續幸福的三丁目官網:http://www.zeusfilm.com/always3
母親官網:http://www.newaction.com.tw/2008/kabei/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