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教學研討會 星雲大師勉不忘辦學初心

人間社記者趙莒玲大樹報導 |2008.09.12
1557觀看次
字級

分享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人生觀 期勉群策群力經營大學

【人間社記者趙莒玲大樹報導】南華大學九十七學年度教學與行政研討會十一、十二日在佛光山舉行。南華大學創辦人、董事長星雲大師應邀致詞,分享他「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並以佛經「不忘初心、不請之友、不念舊惡、不變隨緣」四句話,殷殷期勉二百多位教師,未來能群策群力地經營南華大學。

「學校辦得好壞,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校長、老師和學生。」星雲大師認為,現在辦教育相當困難,他衷心感謝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帶領著師生,在安定中不斷地進步,逐漸取得社會各界、教育部甚至世界學術界的肯定。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星雲大師欣喜地跟教師分享他的人生觀。他回憶說,六十年前他抵達台灣時,最初住在台北,因謀生不易,礙於人情而參加不少送往迎來的酬酢後,更促使他只當一個單純的出家人,才有現在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正如「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偈語,這就是「以退為進」。

提到「以眾為我」,星雲大師想起去年佛光山舉行春節檢討會,倏忽萌起「我是佛光山,佛光山是我」的念頭。他回首佛光山從開山至今,這段漫長歲月的經營真是不容易,必須有擔當、肯負責、勇敢向前和解決問題的膽識,這就是「以眾為我」,而不是個人主義。因此,他殷切期許大家能有「以校為我」的理念,攜手為學校未來發展而努力。

論及「以無為有」,大師指出,空氣不和人爭,大地滋養人類,太陽散發光明和溫度,都從不求回報。所以,「以無為有」的人生觀,更能讓人從無限中獲得成就。

至於「以空為樂」,大師強調,「空就是有」而非「空空如也」。他舉例說,如果沒有「空間」,萬物就無法活動,像魚類必須在海洋和淡水中才能生存。人的食衣住行也必須靠眾人,因此放空「個體」才能結眾緣。

大師更以《華嚴經》的「不忘初心」、《維摩經》的「不請之友」、《八大人覺經》的「不念舊惡」和《大乘起信論》的「不變隨緣」等佛經的四句話,惕厲教師。他提醒大家不忘作育英才的「初心」;主動做一位排難解紛、同甘共苦、貢獻智慧的「不請之友」;以「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為準則「不念舊惡」,團結同心,一切向前看;以忠孝節義的道德做為不變原則,但在「少數服從多數」下,也要隨緣隨分的「不變隨緣」。

為跟南華大學教師結緣,星雲大師特別以《雲水日月》、《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與大師心靈對話》、《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等著作相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