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racial' black politicians
譗後種族不平等時代豃黑人政治家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後種族不平等時代黑人政治家崛起,他們嶄露頭角(have moved to the fore),多半都很年輕、有才氣,而且躍居美國各行各業領袖。他們盡量和老舊黑人政治勢力(old poli-tics)和民權領袖劃清界線,同時正在改變美國黑人政治的面貌(changing the face of black American politics.)。但也有人擔心,這個新世代未能了解美國某些黑人問題。
他們甩脫傳統黑人民權團體和黑人教會的權力結構,刻意和賈克森(Jesse Jackson)及夏普頓(Jesse Jackson)牧師等代表性人物保持距離。紐瓦克人氣指數很高的黑人市長布克(Cory Booker)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外,在白人占絕大多數的麻州第一位當選黑人州長的派屈克(Deval Patrick)、紐約第一位黑人州長派特森(David Paterson)、華府年僅37歲的黑人州長芬提(Adrian Fenty)都是其中佼佼者。亞特蘭大黑人市長雪莉‧法蘭克林(Shirley Franklin)也很受當地權大勢大的白人商界大老歡迎。
這些後起之秀,一如歐巴馬,經由超越種族定位(move beyong racial identity)贏得選戰,他們可能只是第一道清流(a first trickles),等歐巴馬入主白宮,恐將來勢洶洶,銳不可當。以紐瓦克市長布克為例,他可以說身上每一吋都是黑人俊彥的代表,他外表年輕英挺,穿清爽帥氣的西裝(dapper suits),教育背景傲人:史丹福大學學位加上羅氏學者(Rhodes Scholar),自小在新澤西州白人城鎮長大,父母是 IBM主管。他上台後銳意革新,把原本犯罪猖狂、黑人貧民區林立的紐瓦克改頭換面(turning it around),不只降低犯罪率,並改革警力,引進高檔的企業。
在很多方面,這些政治家反映黑人中產階級的興起,他們和白人一樣搬到郊區,也同樣從事專業工作( professional jobs),根據一項黑人廣播公司Radio One的調查,不同世代的美國黑人有很大的差異(discrepancies),三、四十歲年輕一代比他們父母那一代更常說,社會太強調黑人受到壓迫(black oppres-sion),他們對未來也樂觀得多。他們不願再像上一代老是抱怨社會不公或走上街頭抗爭。
但隨著老式黑人抗議政治影響力式微,新生代黑人政治明星仍不能忽視身處劣勢(disadvantaged)的黑人社區或指責他們咎由自取。事實上,美國黑人平均壽命比其他族群(racial groups)要少七年,死於愛滋病的可能性則多五倍。黑人坐牢的比上大學的要多三倍。弱勢黑人擔心,歐巴馬當選後,在「無種族歧視」的基礎上,將對這些問題視若無睹。難怪有些黑人認為,歐巴馬當選是把雙刃劍( a double-edged 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