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拾舊 古厝書店

戴筱娟/文‧攝影 |2008.08.30
1780觀看次
字級



走出龍山寺,往左手邊走會看到一條巷子,巷裡一間非常特別的店,一眼望去以為是古董店、或是專門販售佛經、佛像的店。真正跨過高高的門檻進入店裡,才發現原來是一家賣二手書籍、二手文件的專門店。

舊書、照片加封套保存

「莽葛拾遺」位於龍山寺附近,艋舺公園旁的廣州街上,一棟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二手書籍、珍貴的文件資料、歷史照片、舊時台灣各地區的地圖、相關文件、報紙、農業社會的器具、碗類、佛像……等等。

店員吳小姐表示,在莽葛拾遺裡面可以尋找舊時代的各種物件,尤以書籍為大宗,書種主要分為文學類、藝術類,內容有中文書籍、日文書籍,有一些更是日據時代的書籍,她也說,日據時代的書籍因為年代比較久遠,所以都會加上一個封套來加以保護、避免損壞,並且會標上出版日期、書本的主題內容。

一走進店內,有人坐在距門口最近的一角正在仔細地觀看古舊的文獻資料,尋找有沒有自己想要收藏的內容;門口邊的小櫃子裡,放了許多過去農業時代的老照片,全都是泛黃、黑白的相片,吳小姐說,每一張照片拿到店裡來後,為了怕毀損、或是潮濕的影響,也一樣都會將舊照片、早期的報紙、文獻資料再加一層袋子包裝,形成保護膜避免有任何的損傷,畢竟這些報紙、資料和照片都是僅存的,得來不易。

古厝當店面 瓶罐做裝飾

提到「莽葛拾遺」的開始,她說,當初老闆說想要開書店時,許多認識的人都勸老闆,要開書店千萬不要在萬華區,但是,老闆自己本身是萬華人,想對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貢獻一些心力,也想讓萬華地區的居民、朋友們同樣可以感受書籍的魅力,或是做一些書本、物件的交換、購買,於是便選在龍山寺附近的一間古厝當店面。

此外,吳小姐特別強調「莽葛拾遺」的房屋是日據時期的建築,已有九十年的歷史,內部裝潢大體上還是維持原本的建築風貌和樣式,並沒有整個打掉再重新用水泥改建,只有將一些不堪使用、或是毀損的部分做更新和改建。屋頂和樑柱始終維持木製的搭建方式,牆壁也同樣沿用原本的樣貌。

而最特別的是,店內的裝飾,主要以瓶瓶罐罐作為裝飾品,而這些裝飾用瓶瓶罐罐都放置在書架的最頂層,有些瓶罐更是早期裝商品的瓶罐,她也指出,並沒有特別地去想要怎麼來裝飾店內擺設,一切就是隨性而為。

資源回收再利用

說到「莽葛拾遺」的取名來由,「莽葛」就是「艋舺」,是萬華以前的名稱,「拾遺」就是「拾舊」的意思,意味著願意去收他人不再需要的東西。以現在的角度來看,便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的一種模式。

另外,店員吳小姐提到,店裡也收有許多二手的CD、DVD、名家字畫、藝術品……等等,基本上只要是有人不再想要保有其物品、或是書籍,都可以拿到莽葛拾遺來分享。

她特別說,會想開舊書店,主要是想讓一些新朋友、新時代的人,能夠體會到舊書具有的價值和特色。有時收到的舊書中,裡面會有前人的題字,一看到這些字跡和用語、藏書章,可以得知當時人們的想法、思想,就會感受到一股濃濃的人情味,也更顯得這本書像似歷經不少故事一般,具有一種特別的生命力。

若是有機會、有時間來到龍山寺拜拜的同時,不妨抽個空到廣州街的巷子裡走一趟,「莽葛拾遺」距離龍山寺不到一分鐘的路程,到那去感受一下古色古香的建築和充滿整個空間的舊書香、古物、老照片,可以讓人想起許多以前的過往,甚至還可以找到意想不到的寶物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