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出版】出版社當「道場」修集體禪──為生活而工作的圓神

文/胡家仁 攝影/許斌 |2008.08.30
941觀看次
字級


星期五中午,當別人還在為公事忙碌時,圓神出版集團的同仁卻已開心下班,提前度假去了!他們一周上班四天半,上班時數短、有時間出國度假、仍能創造業績賺錢。而他們的老闆簡志忠,身兼五間出版社的發行人,不但定期邀作者、定書名、參加新書發表會,更同時擔任好幾個社會公益團體理事,還有時間陪家人,忙碌且充實,因為他篤信「人應該為生活而工作,而非為了工作而生活!」這樣快樂的出版社,在業界實屬異數!

工作重質不重量

圓神出版集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一周上班四天半的制度。簡志忠說:「我每次看到窗外的陽光,再看看努力工作的同仁,總覺得白天工作多可惜,應該去玩才對!」起初圓神實行星期三下午提早下班,因為簡志忠認為小學星期三下午提早下課很好,後來他覺得星期五下午提早下班會更好,提早下班對員工的好處不勝枚舉,像是在台北工作的異鄉遊子回家可以比較方便、若要去度假的人可以提早走,看電影、買東西也不需要和別人擠。

然而休假比別人多不代表工作就比別人輕鬆,簡志忠主張「重質不重量」的工作態度,出版群各部門每年10月前得做出下年度計畫,規畫出哪幾本書、行銷方案、預估銷售量、發表會等。

更令人流口水的莫過於員工旅遊,「旅遊不是福利,是同仁應得的。」簡志忠說,同仁們在春天規畫秋季旅遊,夏天討論尾牙,假期公司給,旅費資深同仁幾乎全額補助,新進同事有補貼加分期付款,以「一半人先去,另一半留守」的方式,幾年下來,東歐布拉格、希臘小島、義大利都玩過了。大家按著地圖去旅行、工作、生活,這樣的方向不但沒有讓圓神的員工們怠惰,反而幫助圓神的營運狀況蒸蒸日上,也讓圓神成了國內最有特色的出版社之一。

不要叫我董事長

這還不夠,簡志忠看完阿莫多瓦的電影之後,向同仁大力推薦,一周後同仁都沒有任何動靜,他乾脆找一天包下戲院場次、提前下班招待大家。簡志忠認為公司是個「道場」,大家來修集體禪,沒有禪師,彼此互相影響。上班時好好工作,休假時用力玩,看看世界之美。「出版事業是心靈事業,如果能因此讓同仁的氣度更加恢宏,對公司也是一大利多。」

「未來,圓神還要朝每周上班四天邁進!」簡志忠認為,經營企業的重點應在於「提早計畫,做事有效率,且做得開心」。在他的思維裡,一間公司裡沒有所謂的高低階級之分,只有所屬的職責職權不同。因此他總是說:「請不要叫我董事長,稱呼我簡先生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在簡志忠的名片上,也看不見所謂的「發行人」、「董事長」之類的稱呼,只有他的名字。簡志忠認為,大家一起共同分工做一件事,只是被分配到的內容不一樣,但所做的事同等重要。所以應該沒有老闆、員工之分。

從簡志忠的種種經營方法來看,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十分「另類」的老闆。在成立出版社之前,簡志忠做過不少不同行業的工作。雖然都做得不錯,他卻表示,自己從小個性較為「懶散」,以前由於不是老闆,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只能跟著環境走,但等到他有能力做決定的時候,便希望自己能夠做些改變。因此等出版社逐漸步上軌道、有了效率,他開始一步步實現自己的想法。包括「周休三日」等別人看起來「瘋狂」的理念。

簡志忠表示,他覺得一個人在一個職位上做太久不好,因為一個人所知有限,掌握「效率」以及企業經營的「重點」才是幫助公司以及員工達成目標的原則。未來,他想多花一些時間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有一天即使他離開了圓神,圓神仍可以正常運作。

尊重作家所擅長

出版雖為文化的事業,但依舊為營利事業,簡志忠認為,出版的精神應漸漸演變成服務業取向,是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務,不同的是出版因具有文化內涵,必須程度上以「文化」為包裝,將商品披上文化的薄紗,加以行銷。此外,簡志忠認為台灣的許多觀念需要重新形塑,才能成就多元、豐富的社會文化。在任何領域,只要習得精髓,一樣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圓神多年前以龍應台的《野火集》打響名號,近幾年來選書的方向則偏向多元,不論是理財、生活、情愛、人際關係,或甚至是寫真書都有作品。許多圓神門下的暢銷作家,例如吳淡如、吳若權、曹又芳等人,簡志忠皆讚譽有加。他認為,每一個作家都有擅長的領域,因此千萬不可要求作家寫不擅長的書。至於如何用舊瓶裝好一甕新酒,是作者、也是出版社需要思考的,因在多變的社會上,這是行銷利基最關鍵的一點。

上班時數短、有時間出國度假、還能創造業績賺到錢,圓神的工作環境羨煞了許多忙得犧牲休假、甚至沒空看病的人。簡志忠說,很多人工作沒有計畫,累積問題沒有立即解決,結果愈扛事情愈多,又靜不下來思考,隨波逐流,惡性循環之下,便失去工作與生活趣味。「提前想,事先準備,慢工可以出細活,也才能事事好奇,嘗到人生趣味。」簡志忠笑著為自己下了最好的結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