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史與心史》來翻閱此心

楊佳嫻 |2008.08.13
807觀看次
字級

 物質不滅,記憶不滅。好像走進秘密的房間,看牆上懸掛的風景,也許靜止,也許仍搬演著劇情,有些褪色了,有些比過去更鮮明,粗粒子的部分摩擦著視線,平滑細緻的部分又像河流包圍過來。這是物質構成的銀河勝景,被時光曝曬剪接過的,心的蒙太奇。歡迎您每周三,固定閱讀楊佳嫻的《物史與心史》。


在何種心情,對著怎麼樣的人,終於甘願把心愛的書送出去?

我知道一位藏書家,滿屋子都是我夢想的老書刊,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冷僻文藝小刊物,魯迅主編「奴隸叢書」中的蕭紅小說,脫了頁可是留著褪色簽名的鄭振鐸文學史。他鎮日守著書們,最可安慰的活動是打開所有書櫥,戀愛般凝視它們,紙張摩挲著指腹,呼吸時間陳舊的體味。因此他永遠無法放心去旅行,永遠擔心著天氣、地震與蟲蠹,以及各種在腦中一閃而逝的離奇災難。

終於決定割捨,把大半藏書捐給圖書館。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藏書家無法再坐視房子內的濕氣蠶食脆弱冊葉,而圖書館有能力為這些書打造更安全的空間。「讓別人保護它們……」,我猜測老人或許是這樣告訴自己。往後,據說藏書家的妻子歡快地告訴他人:他們終於可以一起去旅行了。

我亦曾將我心愛的書送給你。它不是最珍貴的版本。只是裝幀特別精細,素雅,紙張較他書別緻。那是台灣大雁書店的卞之琳《十年詩草》,手工裱褙的封面用松華紙,內頁用海月紙,靛藍,毛灰,五四大學生般的顏色。那時候我們分開,你知道這是我心上的書,也曾問我是否該寄還給我;越洋電話這邊我無聲地搖搖頭,眼淚落下來,才想起應該出聲:「不要了,你留著,算是紀念。」紀念甚麼?紀念這不合時宜的迷途?

卞之琳我喜愛的詩作,多半就收在他題獻給苦戀對象張充和的《裝飾集》。出於一種克制,淘洗,淬煉的美學傾向,其情詩充滿了迂迴,使人一讀再讀,捕捉那感覺,探究隱密的邏輯。你記得罷,當時我曾引用了詩集中〈秋窗〉片斷寫文章給你││「像一個中年人 /回頭看過去的足跡/一步一沙漠/從亂夢中醒來/聽半天晚鴉」,那是我試圖模擬你的心境。其實根本不懂得。六年過去了,如今我也幾乎要脫離青年時期,向哀樂中年眺望了。重看這首詩,彷彿懂得了一些說不出來的甚麼。亂夢亦有醒來的一日,醒來時是不是更覺得原來身在沙漠,風吹來刺迷了眼睛?

如果當時我不是深限於你的亂夢中,如果我當時更冷靜,是不是就能更仔細讀過《十年詩草》,知道我們緊握著彼此時,〈無題五〉更能說明我們無視於其他的專注:「我在散步中感謝/ 襟眼是有用的/因為是空的/ 因為可以簪一朵小花/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為是有用的/因為它容了你的款步。」知道我們分離時,縱有尋常語言不能解釋,仍有〈淚〉說出了全部:

聽門外雪上的足音

聽爐火的忐忑

人安得無淚!

陸上問天上如海上

有路沒有路

不成問亦自惆悵

有路或沒有路,已經不是此刻你我可以解答的了。書雖是我心愛,那時候也割捨給你,毫不猶豫。好像書就是心,來翻閱此心,一頁一頁繁複累積。你是懂詩的,你比我對這些文字更精細,你愛書一如書們回報給你的那些。我知道你將為我保護它。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