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板橋訊】粉刺、青春痘非常惱人,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昌賢表示,粉刺、青春痘其實就是「痤瘡」,除可尋求西醫治療外,中醫可依個人體質及痤瘡部位、顏色、形態等,而有不同處方。
鄭昌賢聲稱,從中醫觀點來看,不同部位的痤瘡,代表著人體不同臟腑功能失調。例如長期思慮過度、勞心傷神,會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額頭常會長痤瘡。
他說,若常感到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甚至為一點點小事就暴跳如雷,青春痘就會出現在雙頰。有些女性下巴部位的痤瘡此起彼落,月經來潮前幾天尤為明顯。
除了位置,痤瘡顏色形態,也會透露出疾病信息。例如痤瘡顏色鮮紅,代表體內有熱;若痤瘡為膿皰型、明顯化膿,則提示熱毒壅盛;若痤瘡顏色較暗沉,屬肝郁、腎虛或血瘀。
好發痤瘡者的日常保健,除了注意毛巾、被子等常接觸臉部的物品要保持清潔,擇時曝曬陽光,保持心情愉快。
此外,節制蛋糕、甜點,可減少痤瘡紅腫、化膿;花生等果仁類、速食、零食及消夜,易造成腸胃負擔,也會導致青春痘,多吃一些含有豐富植物纖維的蔬菜水果,是預防青春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鄭昌賢提醒,肌膚的新陳代謝通常由晚上十一時到半夜兩時進行,千萬不要熬夜,才是肌膚最好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