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雖然距離中秋節還有1個多月,市面上月餅已經開賣,去年賣月餅賣得很吃力的喜憨兒基金會和伊甸基金會,今年賣得更困難,在原物料上漲壓力下也不敢反映到售價,但到現在卻只接到零星的訂單。
麵粉價格已下跌,下游業者還沒有跟著反映,今年麵包店賣的月餅硬是漲了一成左右,喜憨兒基金會和伊甸基金會賣的月餅沒漲價,以前爽快下訂的企業今年不再阿莎力!
喜憨兒基金會總監張幼霖表示,喜憨兒基金會的收入來源除了政府補助、捐款外,還有一部分要靠自製產品銷售所得。今年受到四川大地震吸走捐款的排擠效應與油價高漲的影響,捐款跌幅達到5成,因此,月餅的銷售情況就變得很重要。
他拿出今年的原物料進貨單無奈地說,今年的麵粉價格比去年貴5成、乳製品貴7成,沙拉油更是貴了9成,連包裝紙也貴了3成。
喜憨兒的月餅已開賣,但市場的反應冷清,只能用「慘澹」形容,很多喜憨兒月餅的老顧客今年都說「還要想一想」、「目前還沒決定」。甚至有部分庇護門市至今仍未接獲訂單。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伊甸基金會和心路基金會。伊甸基金會庇護工場主任劉蕊真指出,月餅漲價勢必影響民眾購買意願,萬一月餅滯銷,身心障礙者可能會丟掉工作,這些弱勢家庭會造成更大的負擔。
心路基金會南區服務處鄭慧曼則說,心路與郭元益推出月餅義賣,至今仍未接到訂單,希望有善心的企業多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