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電影中遇見佛理

杜承書 |2008.08.07
1262觀看次
字級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此句原是佛門警語,用以鑑戒世人;成為商業電影醒目的標題,不免出人意表。雖然電影下檔已久,但仍常播放,每一次觀賞,皆獲益匪淺,此片即「Running on Karma」(中譯:大隻佬)。

「Karma」乃佛家所說的「業」,而「Running on Karma」即業力輪迴。「業」是指一切由生理、心理發出的動作,凡事依緣而生,諸事無法獨立而存,常人起心動念,每一起心動念,都是在業力中不斷翻滾,故有云:「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此片藉由「了因和尚」的心境體悟,來闡明佛家的業緣果報。芸芸眾生常易迷惑,若一切果於種因時已定,那因果豈不無情?種下惡業,既然必受果報,那又何須努力?所以在影片中,了因和尚在好友被殺死後,心中起了憤恨,失手打死了小鳥酖 酖望著死去的小鳥,他看到了所謂因果;心念一轉,既是種下惡業必受惡果,那不如褪去袈裟,遊戲人間吧!

劇中的女主角,前世殺業深重,了因看見了她前世所造的惡業,知其必受果報;雖屢次助她逃出生天,但仍陷溺於因果業力之中。爾後,了因將前世惡業告知女主角,也點出即使他努力幫忙,終究無法助其逃離果報。

因為迷惘,了因回佛寺請教師父。師父問:「你何以要救她?」了因回答:「因為看到了她的善良。」師父便道:「其實這是她的善良救了她自己」。

雖然最後因為罪業深重,女主角還是受到惡報。然而,就如同佛陀告訴目犍連:「眾生有七事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緣。」即使是佛菩薩有神通者,也都無法逃脫這七事;縱使目犍連有神通第一之稱,但因果無法相違,神通亦敵不過業力,任何果報只能自受。

師父所言:「是她的善良救了她自己」,亦道出因果並非如眾生想像般殘酷。女主角所受到的果報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她萌發了善心。慢慢的,在一次次的輪迴中,如果她夠努力,一樣可以將業力轉換過來;雖然果不可改、業不能代受,但人們可以努力,若學會當下種植善因,那也就不必煩惱果報。故了因開悟後說:「佛只看重一件事,當下種下的因。」此即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星雲大師曾說過「四個夫人」的故事,當人離開世間時,沒有什麼是可以帶走的,唯有心識跟隨著自己,而身外之物終將毀滅;平時的業,僅會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並隨同我們不斷流轉。雖然這是部商業電影,卻蘊含了不少佛家哲理,我們也可以從中學習到,用一種謹慎的態度來種善因,更能明白每一起心動念,都讓自己在業力中不斷拉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即萬般是業、業即萬般,既是帶不走,卻又隨身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