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校園濫訴情況嚴重,讓教師不堪其擾。為此,教育部預告修法,未來凡是檢舉無具體內容、不具名或不能辨識身分等,都不受理,並新增「輔佐人」機制,保障當事人訪談權益。教育部長鄭英耀昨表示,修法後不受理匿名檢舉,是希望回歸民主法制,也希望透過修法徹底解決當前濫訴困擾。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檢辦法》去年修訂上路,教師若涉及體罰、霸凌或教學不力等,必須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然而也因允許匿名檢舉,導致校園濫訴案件層出不窮,舉凡教師休假吃雞排、喝珍奶,長太高、考題出太難太簡單,全都可能被投訴。
為此,教育部預告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未來不僅不受理匿名檢舉外,且應由學校相關單位聯繫確認後才視同接獲檢舉,亦即學校等行政單位要先把關;接獲檢舉後,由校長邀請校事會議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及1名調查人才庫專業人員開會,以無記名投票決定是否受理。
此外,修法新增行為人、被害人接受訪談時,可請學校教師、家長或其他校內外人員到場擔任輔佐人。
教長:校事會議機制續留校內
鄭英耀表示,校事會議的初衷是要讓不適任教師退出校園,但不諱言,執行時確實變成一有投訴都送入校事會議,徒增家長、教師間的不信任,希望透過本次修法解決。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一年來送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真正解聘者約2%,且6至7成案件均為不具名投訴。鄭英耀說,教師不當行為可依法檢舉,但不應躲在暗處無的放矢,研議投訴將有過濾機制,由校長、家長代表以及教育部人才庫公正人士先過濾、分流。
對於教育團體訴求,投訴案受理、判斷等應由地方教育局處把關。鄭英耀說,考量保障教師工作權,校事會議機制仍應續留校內,優先由教育專業人員處理。草案尚在預告期,希望最慢年底前完成修法。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則表示,當前狀況是所有大小案都送入校事會議處理,將少數不適任教師問題變成多數教師的困擾,若匿名投訴不予處理,應能讓案件數量下降。
教團憂 小案大辦恐變本加厲
教育部欲修正部分條文,解決教育現場濫訴問題。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指出,草案僅是換了另一套程序調查,根本無助解決現行小案大辦的困境,未來只會讓投訴案件無限,小案大辦甚至變本加厲,形同毀師滅校。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教育部在《解聘辦法草案》中逾越授權,讓檢舉案件須援引《考核辦法》6之1條,要進行長達2至3個月的調查,此並未改變過去小案大辦的問題,僅是不透過校事會議處理,但仍是藉由另一套程序做調查,加深學校行政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