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歐洲商會昨發表2025白皮書指出,再生能源建置進度仍落後官方目標,喊話增設能源部,對於離岸風電,則希望回歸正軌,順利執行3-3期並啟動浮動式離岸風電;既有專案彈性豁免在地化限制,未來不再強制在地化。同時擴大電動車稅務誘因、修法支援低碳燃料。
歐洲商會以〈變局中淬鍊台灣韌性〉為主題發表《2026年建議書》,呼籲政府強化社會、能源與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並為人才短缺尋求長期解方。2026年建議書彙整25個產業與委員會的建議,合計提出192項議題。
歐洲商會理事長張瀚書表示,歐洲商會建議台灣須在穩定且可負擔的能源供應、能源安全與韌性及減碳目標間取得平衡;但再生能源的建置進度仍落後官方目標,原因包括國際政經情勢、法規協調不足、許可限制等。
歐洲商會也建議政府設立能源部,成立集中且跨部會統籌機關,確保能源轉型成功。此外應讓離岸風電重回正軌,為讓下一個關鍵階段(R3.3)的順利執行,須採取多項措施,包括確保足夠的配置容量、電網基礎設施與融資支援。
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在會中回應,有關能源安全與韌性,台灣2025年重新檢討淨零目標,2030年減碳28±2%。台灣會更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包括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將與歐洲商會等商業夥伴一起來合作。